原标题:描绘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画卷——来自张掖市民乐县的蹲点调查

民乐田园风光似画卷。 通讯员 吴开春

民乐县六坝镇的台湾芊卉兰花产业园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在修剪蝴蝶兰。 通讯员 王将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的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建成,工人在采摘彩椒。 通讯员 尚明

民乐中药材丰收,村民在晾晒当归。 通讯员 张鹏

村民精心管理油菜。 通讯员 杨发伟

民乐县万寿菊喜获丰收。通讯员 王鹏

秋阳照耀着民乐丰收的田野,从祁连山麓向北延伸,随着海拔的错落、地势南高北低,像一幅巨大的五彩挂毯铺展开来。

从扁都口饱满籽荚的油菜田,到六坝镇硕果盈枝的林果带;从沿山区满目葱茏的黄芪、当归、板蓝根等中药材,到平川区流青溢翠的芦笋、紫甘蓝、西兰花等高原夏菜;从农牧交错带金黄的燕麦草、憨圆的马铃薯、清香的食用菌,到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的向日葵、万寿菊、蝴蝶兰……形成了色彩斑斓、气势壮观的丰收画卷。

行进民乐,处处是特色产业火热发展的景象。民乐县利用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的自然禀赋,挖掘高寒干旱特色农业蕴含的绿色有机特质,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以乡村振兴统揽特色产业布局,传统农业生产的烙印已渐褪去,彰显出独具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新图景。

变传统农业为工业化农业

民乐县北部的生态工业园区一隅,钢架厂房、玻璃外墙、电脑大屏……加上外围宽阔厂房里排列整齐的电控升降车、电瓶车,记者以为到了哪家工厂车间,原来是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兴建的智能温室。

“刚来时,这里是1.6米高的戈壁沙丘。”负责项目建设的李子成说,“现在一期项目20万平方米已建成,生产的串番茄、彩椒每平方米产值达到1000至1500元。”

民乐县盘活戈壁荒滩等闲置土地资源,培育壮大生态戈壁农业,引进陕西海升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1500亩的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运用荷兰日光温室技术,打造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

“工人们只有经过严格消毒才可进入温室,他们乘坐升降车进行疏花、疏果、打叶、采摘。温室里形成一个密封的生态循环系统,严防外界病菌传入,温室里面是正压、风向外吹,任何外界的昆虫无法通过管道空隙进入温室。”公司副总经理祁胜平介绍:“温室里有‘专职’小昆虫,有授粉的熊蜂,还投放了一定比例的瓢虫、丽蚜小蜂、小花蛙等防治病虫害的天敌,不用任何农药,‘以虫治虫’,防治基玛、蚜虫等病虫害。这种生物技术防虫效果良好,作物健康生长,不像打农药的作物易产生耐药性。”

温室里,智慧农业设备令人大开眼界:每株作物无土栽培,不易感染土壤传染病菌,采取有机质营养钵栽培,通过电脑操控所需水肥;一排排风机通过电脑控制旋转,及时通风保持恒温;通风管里根据作物所需,定量输入二氧化碳;温室顶空安装了太阳能传感器,对作物进行光照,棚顶幕布自动升降,控制光照度……

被高科技“精心呵护”的串番茄、彩椒,枝叶舒展,成熟的果实几乎“一模一样”。“不同于工业产品的规格、制式、质量的标准化,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要实现标准统一,还是比较难。”祁胜平说,“但我们通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全年周期生产,所产彩椒的大小、果形、品质、甜度等都一样,达到了农产品标准化。”

农产品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关键要看科技这条“腿”有多长。海升集团运用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技术生产的有机食品串番茄、彩椒,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型超市,零售价每斤达80元左右。

多年前,民乐县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勇于探索、学习引进农业新科技,发展日光温室不断更新换代,种植品种随着市场“群英荟萃”,从种黄瓜、辣椒、西红柿、西葫芦、青笋、西兰花等常规蔬菜,到引进淮南黑心乌、生茂苦苦菜、紫莜麦菜、娃娃菜、京福紫叶生菜等新特蔬菜。如今,民乐开始探索1500亩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农业现代化日新月异。

“这些远远不够。”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县将加大现代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引进推广,集成应用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手段和技术装备,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比如,农业机械化方面,引进无级变带大型拖拉机、精量低污染大型自走式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比如,智能化方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建立农作物病虫害自动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

民乐县引进的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示范项目,也是立足县域滩大地广、光热资源充足优势,按照“不打一口井、不突破现有用水总量、不破坏地表结构”为基本原则,扩大戈壁设施农业基础,形成以“干旱”为特质的北部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发展戈壁生态农业9166亩。

变“种农业”为“种风景”

从北部戈壁生态农业区向南行进,10公里的交通大林带连绵延伸,从六坝镇到县城40公里的七彩农业示范长廊、县城到扁都口20公里油菜花观光带,形成贯通全景、带动产业、串联景观的“大动脉”。

花卉,成了“大动脉”上最抢眼的风景。

六坝镇六坝村,金黄的万寿菊竞相盛开,形成了一片金色花海。农民们像勤劳的蜜蜂一头扎进花海,手底下飞快地采摘花朵。村民韩多虎晒得黝黑,麻利地掐取花头、甩进袋口,他一上午已采摘了20袋花头,往收购点上一称,足足380公斤,“每天能采摘四五百斤没问题,能挣120至130元,有时摘得多,能挣150元哩。”

民乐宏源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开着卡车在地头过秤、装车,不一会儿,车厢里装满花朵。“公司进行订单生产,按照每吨1000元保底收购,今年万寿菊长势好,能采收3茬,亩均产量三四吨以上,亩均收益约3000元以上。”公司负责人杨学继介绍。

据了解,万寿菊主要作为提取叶黄素的原料,其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民乐宏源生物农业有限公司收购万寿菊加工成颗粒,产品出口韩国,远销我国港澳台地区。全县今年种植万寿菊9000亩,产值达2000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