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的畜禽養殖規模進行了有序調整,把生豬存欄量控制在了97.1萬頭,農業調整不僅是農業、農作物方面上的調整,也包括了推進產業結構的發展,畜禽養殖業如今已經搬離了水源地和人口居住地,養殖規模開始減小。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1. 北京市實施了畜禽“禁養”政策,劃定了畜禽養殖區,以此來保護生態環境,所以生豬的養殖規模下降了;

2. 各種機場、建築的建設,導致養殖業的佔地面積減少,養殖場的場地受到了擠壓;

3. 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養殖業,開始發展其它產業。

就全國來看,生豬在7月的出欄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總體養殖的成本來看,有所上升,不過對生豬的價格影響不是很大,在8月,豬肉消費的季節性特徵比較明顯,所以價格可能還會出現回落的態勢,不過國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豬產銷穩定機制,所以對於“豬賤傷農、豬貴傷民”的現象基本是不會出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