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小七育儿专栏

前几天,有位妈妈在群里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这位妈妈说,自己3岁的宝宝很喜欢说话,小嘴巴总是嘟嘟囔囔说个不停,非常活泼可爱。

但美中不足的是,宝宝说话时发音吐字不太清晰,连家人也经常听不懂,得连蒙带猜才知道他在说什么。

妈妈想纠正孩子的发音,但家里人劝她说:“不能打击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顺其自然,孩子长大后自己慢慢就改过来了。”

她困惑地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不该纠正孩子呢?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态度都跟这位妈妈的家人一样,认为小孩子学说话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没什么大不了,放任孩子一直用这种“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但事实上,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我在很多家幼儿园做访问活动时发现,一般说话不太流利、清晰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时也会慢半拍,在社交关系中很容易处于弱势,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

另外我们知道,0-6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而语言是刺激大脑神经突触增长发育的最重要方式。

孩子学习说话、组织词句的过程,也是大脑理解、思考和翻译的活动过程。宝宝说话口齿不清,不仅表达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弱,连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和抑制。

所以,孩子学说话时出现这些“小毛病”,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而是要对症下药,尽早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发音和表达习惯。

1

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原因是什么?

发音器官肌肉缺乏锻炼

育儿专家崔玉涛曾在节目中提到,孩子说话吐字不清,一个重要原因是面部肌肉发育不完善。

我们很多家长,孩子长到两三岁了,仍然让他吃太过精细、软烂的食物。长此以往,孩子的口腔和面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咀嚼能力越来越弱,不仅损害牙齿的健康,也会严重影响语言发音的清晰度。

家长的错误示范和影响

去年在我的早教课堂上,有一位2岁的小朋友宁宁,说话时经常混杂着很多让人听不懂的词语和发音。

原来,宁宁家里的语言环境很复杂,爷爷奶奶说山东话,爸爸说普通话,而妈妈说的是广东话。

小孩子辨别能力差,跟谁在一起就学谁说话,结果宁宁成了“三不像”,连一套完整的语言都说不清楚。

建议,在教孩子说话时,最好从小就以标准的普通话为主,同时少用“吃饭饭”、“喝水水”这种婴儿语和撒娇音跟孩子交流,避免给孩子造成困惑、养成不好的说话习惯。

语言能力与思维水平发展不平衡

0-6岁期间,孩子各项能力的发育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和匹配的。

有些宝宝说话含糊、口齿不清,很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能力的发展。

孩子脑子转得快,但掌握的词汇量少、嘴上说得慢,一着急就说不清楚话了。

那么,如何帮助宝宝改善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的这些困扰呢?

建议家长们从身体肌肉训练、发音习惯培养两方面着手,逐步让宝宝拥有流利、清晰的表达能力。

2

训练口腔肌肉,练好发音硬功夫

孩子说话结巴、口齿不清,遇到这些问题,一定先带宝宝去正规医院作全面检查,排除耳、喉、舌、唇等发音器官的生理性影响因素。

如果不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发音问题,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让宝宝的身体做好发音学习和训练的准备。

培养良好的进食能力

我们要想发出清晰流畅的语音,离不开嘴唇、舌头、面部肌肉的参与和配合,而训练这些发音“硬件”协调度和力量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吃饭!

一般1岁半以后,宝宝食物的大小、稀稠、软硬程度就基本和成人保持一致了。

可以根据宝宝情况,添加花菜、肉类、骨头等不同性状的食物,帮孩子强化吮吸、咀嚼、吞咽能力。

除了在吃上下功夫,还可以让宝宝尝试用鸭嘴杯、吸管杯、广口杯等不同的容器喝水,训练宝宝用舌头和面部肌肉来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

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仔细观察记录宝宝说话的内容,你会发现他说不准、说不好的音节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比如:n和l,k和g分不清楚;a和ang,in和ing说不出来等等。

根据孩子的发音弱项,试试用照镜子纠正口型、单音节发声训练等方式,帮宝宝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提升。

“宝宝,咱们来玩对口型比赛,妈妈说一个词,你跟着妈妈说一遍,发音和口型都一样就算胜利,模仿的时候可以照镜子检查哦。”

“宝宝,咱们来扮演小动物吧!小狗叫、汪汪汪,小鸡叫、叽叽叽,小猫叫、喵喵喵,你来试一试吧!”

“宝宝一起玩升旗游戏吧,把舌头伸出来当作国旗,妈妈说开始升旗、开始降旗时,就要慢慢把舌头翘上去、放下来哦!”

如果强迫孩子练习枯燥的发音,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排斥和压力。

用上面这些小妙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口腔动作锻炼啦。

3

找对练习方法,培养说话好习惯

耐心鼓励,及时纠正

孩子吐字不准该不该纠正?

认为,不仅要纠正,还要在孩子说错后立即纠正、不要拖延。

“宝宝,你说要杯几?其实你想说的是杯子对吗?来,跟妈妈一起说,杯—子。”

“宝宝,你刚才说的这句话里,阿姨这个词说得非常清楚,很棒!但是叔叔这个词说得不太准确,我们需要再练习一下!”

纠正并不代表对孩子的批评和嘲笑,只要抱着耐心教导的态度,对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予以肯定,相信宝宝一定会开心接受我们的意见,通过练习改正错误的。

控制语速,重复练习

在《爱幼科学说》脱口秀节目中,面对观众提出的孩子口齿不清、结巴等语言问题,幼儿专家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家长首先要把说话的语速放慢,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

比如告诉孩子:“宝宝,别着急,你慢慢说。爸爸想听清楚你说的这件事情。”当孩子听到爸爸妈妈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回应时,也会下意识的学习这种说话节奏,将语言在心里组织好以后再清晰地说出来。

此外,要想实现宝宝表达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大量的词汇输入和重复性的练习。

每天利用晚饭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找一些简单的短句、朗朗上口的古诗与孩子一起诵读,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宝宝,妈妈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好不好?会读以后你就可以给爸爸讲这本故事书了。”

“前天我们读了一首古诗《春晓》,宝宝给奶奶读一遍吧!注意小鸟的鸟字要读准哦!”

也可以就某个发音不准的词,反复磨耳朵和强调,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记住正确的发音,最终准确地说出来。

比如,孩子说不好“汽车”这个词,就在孩子面前多说它、有意识地强调正确读音:

“宝宝,你看这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哦,这是一辆红色的汽车呀!你也喜欢汽车,你有几辆玩具汽车呀?”

最后,想告诉家长: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准确的发音吐字、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天生,靠的都是父母关键期的培养输入和日复一日的练习巩固。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让宝宝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