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刘伯温在进入朱元璋麾下之前,还曾经在元朝做过官。既然刘伯温这么大本事,为什么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没有做丞相,而是让李善长做了丞相呢。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刘伯温的形象,历来都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当中,刘伯温更是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似乎没有刘伯温,朱元璋就不可能顺利夺取天下一样。

而在正史上,刘伯温虽然不如演义小说里讲的那么离谱,但其自身,也是非常有智慧的。在朱元璋逐鹿天下的过程当中,确实是立下了悍马功劳。
但是,很多人或许会因此而产生一个疑惑。
既然刘伯温这么大本事,为什么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没有做丞相,而是让李善长做了丞相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是一个出身问题
李善长作为开国六公爵之首,是最早就开始追随朱元璋的人。在朱元璋讨平天下的过程中,同样是功不可没。和刘伯温相比,李善长功劳更大,而且更像是汉朝的萧何。

而刘伯温,则是汉朝的张良了。
最早跟随朱元璋,自身功劳又极大,所以李善长理所当然就成为了朱元璋手下,很多出身淮西的官员将领的头目,也既所谓淮西党的领袖。
让李善长做丞相,可以更大程度上安抚人心。若是换做刘伯温的话,那些出身淮西的将领,说不定就要闹情绪了。
其次,是刘伯温的背景问题。
实际上,刘伯温在进入朱元璋麾下之前,还曾经在元朝做过官。当年刘伯温是实打实的元朝进士,凭借科举出道,做了江西高安县的县丞。后来因为得罪了县内的豪强,才被迫辞官而去。直到又过了几年之后,才进入朱元璋帐下,为朱元璋效力。

这个经历,也是他无法做丞相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明朝开国年间,和刘伯温一样,出身元朝旧有官吏的,其实大有人在。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是出自浙东,所以也被称之为浙东派。
如果刘伯温做了丞相,就等于是浙东派掌了权。让前朝遗老们,主掌国家的主要权利,这显然是朱元璋无法接受的。
最后,还有一个资历问题。

和最早就跟随朱元璋的李善长相比,刘伯温是半路出家,半路加入朱元璋麾下。单凭资历的话,刘伯温是远远比不过李善长的。要论资历,也该是李善长做丞相。
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就算刘伯温本人智慧极高,谋略超过所有人,想要做丞相,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