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律的孩子會更加的充足和幸福,生活上是忙碌而有意義的,而且最愛的父母也在統一戰線努力支持着。1. 孩子更加充足和幸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基本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家裏上網課,前不久我的好朋友就像我抱怨到自家的孩子自制力非常差,不愛學習。

"我真是好累呀,除了要花費時間去打掃家務,還得盯着孩子上網課,下課後還得守着他做作業。不然的話,他就在那裏磨洋工,一點也不自律不懂事。可是我也準備要去上班了,這我不可能一直都盯着他吧,我真是黔驢技窮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你說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朋友家的孩子學習也不是特別差,也很有禮貌,就是有點活潑,很容易分心。需要成年人的監督纔會乖乖的學習。可等朋友去上班了,那可不就無法無天了。

不要焦急,只要我們看透"自律"背後的本質,做到這幾點就能培養出自律聽話的好孩子。

孩子自制力太差?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下"自律"!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還未發育成熟,不夠剋制力很正常,再加上有那麼多的壞毛病和習慣都是因爲幼年的養成出了問題。

而再來看看自律到底是何物?自律就是個體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行爲,去管理和剋制自己慾望的能力,以及延遲自我滿足的能力。對於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管理自我慾望的能力,做到理性思考,不被懶惰和誘惑所支配;就需要強大的自制力。

暫時的捨棄當下的玩樂和放鬆,以求換取未來更高的回報和更多的利益。不僅是物質上也有精神上的回報和利益。

就像上個世紀中期,美國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博士就在幼兒園進行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將小朋友們單獨留在一個房間裏,擺上一個裝了棉花糖的盤子,然後告訴孩子:"需要獨自待着這個房間裏保持多久不喫棉花糖,如果做到的孩子事後就會得到再一個棉花糖;如果你真的很想喫必須按下面前的鈴告知我,然後喫掉。"

而這個實驗的結果就是有一部分的孩子沒按鈴就喫掉了棉花糖;還有一部分則是猶豫了很久,但依舊忍不住按了鈴,喫了棉花糖;最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抵抗住了香甜的棉花糖的誘惑,得到了相對應的獎勵。還有後續呢!

20年後,博士再對那批小朋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後續跟蹤調查,發現最後那三分之一抵抗住誘惑的孩子,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更高的學歷和更好的工作。

不被家長時刻盯着的自律娃到底能帶來多少好處?

1. 孩子更加充足和幸福

很多孩子不幸福的根源就是來自原生家庭,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兩人因爲看法的不同,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搖擺不定,一個執意要先喫飯再寫作業;一個執意要先做完作業再喫飯。那孩子肯定會選擇利於自己的一方面。

"原來任何的規矩都是可以被打敗的。既然這樣隨意就好。"孩子的自律妥妥成了他律,還是不靠譜的那種。

而時刻都遵循規則,說好乾就行動的家庭成員。自律的孩子會更加的充足和幸福,生活上是忙碌而有意義的,而且最愛的父母也在統一戰線努力支持着。溫馨的有規律的家庭環境也抑制了拖延症和不專注的生長。

2. 孩子的自由度更高

自律的人生是最自由的,暫時的放縱換來的是無能爲力不想改變的哀嘆。在某音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孩子因爲做事情分神散漫,拖拖拉拉被賜予男女混合雙打。

打是沒用的,我們讓孩子學會了自律,管理自己的事務,按時做好該做的,不過分貪玩。這樣孩子選擇自由的權利就更多,自由度也就更高;可以在完成作業後,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更加的放鬆,玩的時候也可以盡興。

3. 一直都在鍛鍊自我的思維意識

在孩子幼年時,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幫忙做選擇或者直接代勞。但是長期下去很容易變成"媽寶",不思考的後果就是無法做好自己生活的規劃,沒有制定目標,茫然無爲。

讓孩子鍛鍊思維能力,自己學會去取捨和安排時間,這樣纔能有自我的意識發育和全局觀的延生。遇到困難的,緊急的事情也會在小腦袋裏先自我思索解決方法,一開始可能需要父母的指點,但是隨着時間,他們會更加得心應手。

家長做到這幾點培養自律娃!

1、適當放手,給予孩子抉擇空間

在孩子三歲左右,就會進入自我意識快速發展的階段。爲了能更加刺激孩子自制力的發展,父母要給他律的孩子適當的撒手。只有沒有父母一直嘮嘮叨叨的指手畫腳和擔心,孩子才能真正完成自律的轉變。

其實很簡單的,一直掌控着孩子的父母要給與孩子說不的權利,給與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的機會,也給出選擇權讓孩子自己做主。讓一直是媽媽餵飯的孩子,拿起勺子自己學着喫,媽媽就不要擔心會弄髒這個問題啦。鍛鍊孩子獨立的生活基本能力,學會回家後自覺吸收換衣服;學會用備忘本記好作業清單,按時完成。

父母不能因爲不幫他,他就得挨批的思想爲孩子代勞;也不能因爲規定必須要聽你的計劃而強制改變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懂得責任和擔當,屬於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處理。當然了,是適當的放手,底線是一定要堅持住的,比如不能玩電水火這類危險的事情。

2、提供自律的家庭環境

很多父母嘴上抱怨着要盯着孩子寫作業,否則他們就不會乖乖就範。但是,你真的有認真、耐心地陪伴孩子寫作業嗎?要麼就是玩着手機,要麼就是最後被娃磨的崩潰,對着孩子大吼大叫。這對孩子也是一種負擔呀。

家庭成員要一起維護自律的環境很重要,作爲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能夠早睡早起,按時完成作業和練習。但是如果你做不到約束自我,賴牀,喫飯玩手機,同樣的;你的孩子也會學習和模仿,面對你的教導還會反問:"爲什麼你就可以這樣呢?"

父母需要不拖泥帶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該起牀就按時起來,該睡覺就不能熬夜。給孩子一個認知,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一起約束和管理自我的生活和行程,給孩子榜樣,帶孩子前進。

3、和孩子一起學會等待

在最後再教給父母幾個簡單易做的小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會等待,學會自控。就好比捉迷藏,和123木頭人;這兩個遊戲特別適合3-5歲的小孩子玩耍。

媽媽可以假裝看不見孩子,浮誇一點地問孩子去哪兒了。多找一會,讓孩子多藏一會。然後再假裝出其不意終於找到孩子,讓孩子在躲藏中和等待中懂得成功是需要時間的發酵的。

可能對於一些年幼好動的寶寶,他們會沉不住心,沒有耐心的跑出來,大喊"媽媽我在這裏呀!快來!"但經過長期的訓練,孩子的大腦就會記住這個系列的神經反饋。學會了等待和蟄伏。

不要再控訴孩子的自制力太差,非要盯着才乖乖的寫作業。自律的娃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父母的引導和自我的訓練造就而成的。只有實現了管控時間和自我,才能實現自律的最大自由。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