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化变局及思考  

从未消停的突发性高传染病毒疫情,是现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共同难题。新冠病毒狡猾凶险,传播路径不明,传播特别迅速,防控难度极大。当前,我国疫情整体得以控制,国际疫情却呈现暴发态势。截至4月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100万。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指数化发展态势明显,对世界经济已产生连环性、叠加性、系统性的深度影响。这对于全面深嵌入全球分工体系和供应链的广东来说,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更加严峻、持续的挑战。广东要理性研判疫情,动态洞察实情,全面掌握省情,在精准管控输入性疫情的同时,更要通过纵深推进改革全面释放经济活力和改革红利,通过需求侧改革全面扩展市场规模,有序全面推进经济快速、高质量复苏。

国内、国外“两轮”疫情影响不容低估

全球暴发疫情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低估。目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以远超预期方式,对一些领域的国民经济产生停摆效应。如果全球疫情无法得以快速有效控制,随着疫情进一步演化升级,开放型发展特征鲜明的广东经济将可能遭受国内、国际两轮疫情交织叠加造成的不利影响。

首先,外向型企业首当其冲可能遭遇更大冲击。广东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参与全球分工程度深,愈演愈烈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广东经济恢复与后续发展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为管控疫情全球蔓延,各国采取交通限制、限制人口流动等非常措施,可能会让进出口贸易按下“暂停键”。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广东出口目的地国家的生产端、消费端需求也会下降。这对广东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必造成影响。此外,虽然国外亟须防疫物资,但可能由于技术标准和出口资质等壁垒,短期扩大出口有一定难度。而与防疫物资无关的出口业务及绝大多数进口业务,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两轮”疫情影响内向型企业全面复苏。中央和广东省实施了一系列复工复产的有力措施,内需导向型企业有序复产复工总体将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但“两轮”疫情叠加可能产生的负面连锁影响同样不容低估。一方面,短期而言,国内疫情尚未彻底控制和全面解除,第一轮疫情产生的“余波效应”和“滞后效应”仍然存在,经济活跃度仍然不足,广东内向型企业短期复苏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国内疫情余波叠加国外疫情暴发,输入性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出现,不排除疫情输入和复发的潜在风险,抗疫和发展两不误原则下人口流动受限,可能制约消费的全面提振、生产的全面修复和经济的整体回升。其中,传统服务业与制造业,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遭遇的挑战将更为严峻。

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组合拳

突发的国内疫情和暴发的国际疫情,导致广东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但总体而言,国内外疫情并未改变广东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方向。只要各国、各经济体加强协同有效治理疫情,只要广东有效管控疫情输入,理性预判疫情及经济态势,自供求两端联动采取超常规措施,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组合拳,广东经济一定会复苏企稳并重回快速发展轨道。

首先,要精准高效管控新冠肺炎疫情。广东是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开放大省和口岸大省,经济开放度高和外向度高,企业参与国际分工范围广、环节多、程度深,国际来往人口多、人流量大,控制“输入性”病例任务极其繁重。立足高开放度、高人口流动性、高疫情风险的省情,广东一定要高度警惕“输入性疫情”可能引发的二次传播风险,全面摸排情况,动态把握实情,严格守住关口,精准控制疫情,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疫情治理预期和整体良好环境。

其次,要理性预判经济衰退。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国际人员交流、物资流动、人文交流“暂停”,基于人口流动的接触型经济断崖式下降,全球供求急剧收缩,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深度受创,经济循环停滞,世界经济遭遇超预期冲击,未来发展态势极端不确定、不稳定。疫情传播及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冲击仍未结束,世界经济短期已停摆,中期衰退似为大概率事件。必须高度警惕疫情的演化过程以及次生冲击叠加的冲击极端情形,以底线思维做好系统性战略预案。

第三,要纵深推进市场扩展型改革。面对百年未遇的世界疫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为尽快稳定市场预期和恢复社会信心,广东要抓住战“疫”窗口期,发挥改革开放基因深厚、基础雄厚优势,以扩展市场为导向,全面纵深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与市场韧性,以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实现“后疫情时期”新发展。为此,一要以超常规方式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全面修复供给的微观基础。要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以非常时期的非常决心和非常举措,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富创新地全面纵深推进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改革,更大幅度降低市场运行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放宽市场进入规制,提升政府治理与服务效能,充分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潜能与活力,夯实“后疫情时期”复苏发展的微观基础,提升未来持续发展的韧性。二要以非常方式启动需求侧改革,进一步全面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根据全球疫情演化的当前态势和深度嵌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外向型经济特征,短期而言,广东要积极消化疫情耽误的海外订单,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个平台,化解企业现实困难,减轻行政扶持下全面复产后遭受的外部冲击。长期而论,广东更要及时主动转向转型,与中央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协同联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收入政策,高质量增加有效投资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启动高质量消费,积极扩大公共消费,以全面扩展内需对冲深度外部冲击,千方百计增加有效需求,以高质量有效需求进一步深度扩展并释放市场规模优势。三要以前瞻谋划世界分工新格局的广东站位与地位,形成后疫情时期发展的先发优势。“后疫情时期”的全球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循环不可能简单复原重启,广东要抓紧时间谋划未来的发展定位,科学布局启动数字基建,大力发展健康经济,补齐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短板,进一步激发经济新动能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扩展“一带一路”经济联系,防止疫情加速产业链和供应链外迁,防止西方国家借助疫情加速经济与技术脱钩。

第四,要多措并举纾解中小企业困难。中小企业遭遇疫情影响最大,普遍遭遇资金紧张、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等多重困难,企业生态链条十分脆弱。如果大量中小企业关门,必然影响供求结构平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和微观基础不稳。广东要在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更多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纾困一揽子方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特别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导向,稳住经济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序发展的就业支撑。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