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長衫2017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何讓這門精湛手藝得以傳承?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2018年與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合作,舉辦由資深長衫師傅教授的長衫製作課程,藉以將傳統技藝帶給年輕一代。有學員希望未來能將技藝運用於時裝設計,推廣香港的文化。

“守藝傳芳-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計劃2018”的學生展示他們的長衫作品。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記者 曾慶威/攝

據報道,“守藝傳芳-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計劃”在2018年暑假期間舉行,邀請到多名資深長衫師傅教導學生縫製香港中式長衫的技巧,共22位修讀時裝設計的學生參加。雖然他們均對製衣及紡織技術有一定的認知,但上課時方發現,縫製長衫的技巧大有不同,獨有技藝如“彈粉線”、“口水線”及“拔腰”等,令他們嘖嘖稱奇。

就讀時裝設計三年級的蔡詩婷分享,被電影《花樣年華》中穿上長衫的張曼玉所吸引,認爲長衫能夠突顯中國女性的韻味,因此曾打算學習縫製長衫,但坊間相關課程較少,部分收費動輒數千元港幣,“事實上懂得這項工藝的人愈來愈少,得悉有此課程後便想參加。”

蔡詩婷稱,日常製作時裝會先以紙樣構圖,最難忘師傅示範在數米的布匹上直接以“彈粉線”打樣,對自己而言是聞所未聞的做法,特別是用兩手各執線的兩側、以口“彈粉線”,“我們起初三個同學協力做,避免用口‘彈’,但後來亦作出嘗試,跟隨師傅的傳統做法。”

蔡詩婷的長衫作品“落紙雲煙”以洗水牛仔布製作,雖然保留工藝的傳統元素,卻沒有主流的花卉圖案,而是帶出另一種中華文化--國畫。她認爲,作爲香港的時裝設計學生,有必要學習縫製長衫的技巧,希望日後通過時裝,告訴別人屬於香港的文化。

同樣參加計劃的伍卓涓憶述,上課時師傅不僅傾囊相授,對大家的要求也非常高,一旦不合格便要重做,“單單是鈕釦結已花了兩天製作,師傅十分嚴格。”

長衫師傅周素梅稱,過去長衫給人感覺大方得體,箇中手藝難以在時裝中尋覓,期望通過現代化的設計及年輕人的創意,令傳統變新潮,“現在穿長衫已不是‘老土’,只要在配色、布料等方面着手,日常穿着亦可以!”

非遺辦事處總監何詠思表示,該處一直以不同教育及推廣工作,令更多人認識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並希望在大專設課程,以職業導向爲切入點,將傳統技藝帶給年輕一代。

她又稱,由於擔心縫製長衫的技巧失傳,認爲傳承有迫切性,因此選擇以長衫爲先導項目,希望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認識。

她強調,課程推出後反應良好,而過程中學生也十分投入,對於計劃效果感到滿意。她透露,正與THEi商討2019年繼續推出計劃,並考慮增設教授男裝長衫的內容,使學生能更全面學習縫製長衫的技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