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敘北美軍撤而不回,撤而重返,在敘軍事存在“更上杆頭”)

美軍撤離敘利亞.jpg

▲聲稱打擊“伊斯蘭國”取得成果,美國開始撤回駐敘美軍。 |新華社發

敘利亞東北部的隆隆炮聲,塑造出土進、美退、俄擴、敘入、庫守的戰場態勢。敘北美軍遵五角大樓軍令,從曼比季、拉卡、塔卜卡和科巴尼等地相繼後撤。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吹噓,美軍撤離“碧血黃沙”之地乃白宮善政。但,戰爭所具有的特殊規律,決定了美國撤軍敘北的詭詐奇譎。唯有“必見其陽,又見其陰”,方能洞悉“其心”。

自2006年起,美國以打擊“伊斯蘭國”(IS)爲名,在敘非法部署軍隊。鑑於此類維護國家安全方式“風險低、傷亡少、回報高”,一直被視爲傳統外交政策圭臬。“特朗普外交”之“特”,即是鼓吹“脫身”敘戰,“結束美國無休止的戰爭”。10月9日至20日,敘北美軍1000人分四批先後轉移至毗鄰的伊拉克北部杜胡克省避戰。

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坦承,從敘北撤退的美軍短期內不會返回美國本土;爲防“伊斯蘭國”捲土重來,美軍將在伊拉克展開打恐行動,蓄勢入敘,反恐突擊。由此看來,近日美軍在敘西北伊德利卜對IS最高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實施之斬首,或屬此類突擊。必須指出,美軍在敘伊打造的反恐戰場,歷來也是大國博弈的戰略高地。

特朗普宣佈.jpg

▲特朗普宣佈“伊斯蘭國”最高頭目巴格達迪在美軍襲擊中自殺身亡。 |新華社發

在敘利亞,美軍來得匆匆,走得從容。撤離敘北之前,力推堅壁清野,大搞焦土政策;將難帶走的軍用敏感設備或被巴沙爾·阿薩德政府收歸國有的工業設施摧毀殆盡(如科巴尼的拉法基公司水泥廠)。此外,還炸燬了科巴尼(又名艾因阿拉伯)的司令部及敘北最大的薩林基地(位於泰勒塔米爾)內的軍用運輸機跑道和直升飛機停機坪。

從敘北撤軍後,美在敘東南部與約旦交界的坦夫軍事基地,仍駐有200多名美軍。俄羅斯專家認爲,美保留坦夫基地,一是爲了策應及庇護距基地不遠的魯克班難民營中的武裝組織。二是將阿布凱馬勒地區置於“瞄準鏡下”。因爲該地區乃“什葉派之弧”從伊入敘的重要通道,亦即始於伊朗,通聯伊(拉克)敘黎“陸上走廊”的重要路段。

在敘北撤軍的“集結號”中,埃斯珀突然聲稱(10月24日),爲加強對代爾祖爾省幼發拉底河以東油氣田的保護,五角大樓將向敘東部增派500名美軍與數十輛主戰坦克和裝甲運兵車,以“實現在敘核心目標”。看來,俄國防部關於美軍在敘東部非法開採石油,通過民間安保公司走私、每月從中獲取逾3000萬美元暴利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

爲善者不雲利,逐利者不見善。特朗普反覆聲稱,美軍不會捲入“無任何好處”、“無休止的”中東戰爭。然而,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不論是撤軍還是增兵,實乃出於大國博弈、地緣戰略、能源安全及軍火市場的考量。對此,一些媒體的銳評一針見血:特朗普政府“永遠不會將幼發拉底河以東富含油氣資源地區拱手讓給俄羅斯和敘利亞”。

敘利亞油田.jpg

▲10月26日,敘利亞卡米什利,美軍軍車經過一處抽油機。 |新華社發

綜上所述,美軍從敘北撤離,標誌着加速從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抽身。五角大樓對敘北軍力增減的決斷,雖因國家安全決策程序混亂而前後矛盾,但在敘軍事目標,在向保護敘東油田重新定位及定向。故而,敘北美軍撤而不回,撤而重返,旨在“奪取和控制敘東部油田”;進而鞏固美在敘軍事地位,推動美在敘軍事存在“更上杆頭”。

要言之,目前,美國軍事力量仍然是敘利亞棋盤重組與中東大棋局中的戰略棋子之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並未熄火,美國在敘並未完全出局。帝國的行爲慣性與遠謀文化,決定了白宮不可能放棄對伊敘乃至中東油氣資源之控制。在今後較長時期,弱化俄土伊敘軍事經濟合作及其衍生的地緣政治利益,仍將是美對敘或中東戰略主要內涵。

應該指出,緣於“特朗普外交”精於交換,長於還價,美軍重返敘東部並控制幼發拉底河以東油氣田,等於獲得涉敘博弈中的要價大牌——與俄土伊周旋的槓桿,遏制阿薩德政府的籌碼,掣肘土敘庫交易的底牌。緣於“交易外交”之“特”,也不能排除美與涉敘悠關方達成一定妥協——“共同使用”敘東油田的可能性。

李再興 本文來源:文匯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再興_NBJS90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