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昭,葡萄牙人,1613年來中國傳教,之後寫了一本名爲《大中國志》的書,書中除了涉及很多中國歷史事件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中國人是白人。

自古以來很多人的觀念裏,我們大中華的人類都是黃皮膚,爲何曾德昭卻說白皮膚纔是我們的標配?不僅如此,連到中國旅遊的馬可·波羅,也用“膚色白皙”來形容中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還要從明朝萬曆年間說起,當時歐洲人已經研究過人種的問題,大家公認白種人優於其他人種,那時的中國人皮膚確實挺白皙的,只是後來卻變了,而且是因爲有一個人才發生的變化。此人名叫陳振龍,他是福建人,那時經常在菲律賓做生意,他看到人家種植的番薯好喫又頂飽,關鍵是種植起來也簡單,所以趁其不備,將這種糧作物推廣到了國內,隨之進入中國大門的還有南瓜等高產量農作物,徹底解決了當時百姓喫不飽飯的問題。

然而,喫番薯,南瓜太多也是會有副作用了,其中之一就是膚色變黃,但那個年代,還是要喫飽飯爲主的,所以久而久之,中國人的白皮膚就開始漸漸發黃了,當然,當時中國下層普通百姓普遍喫不飽,面黃肌瘦顯黃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而今天的中國再次強大起來,雞蛋,牛奶,肉食隨便喫,營養達到了,很多人的皮膚就再次顯現出了白皙狀態,白人也是中國人高質量生活的象徵。
參考資料:《清史稿》《中國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