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下設區4個,縣級市1個,縣2個,面積8.3萬平方公里。但是,大興安嶺地區的人們要去地區所在地辦事,必須進入內蒙古。爲啥?因爲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公署所在地,位於內蒙古加格達奇。

在清末以前,東北就基本沒有得到開發,大興安嶺區荒無人煙,但森林資源極爲豐富。1964年,國家要開發大興安嶺北麓,但當時大興安嶺地區(純地理概念,非行政區概念)分屬內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管理不方便。有關方面就把黑龍江省黑河專區管轄的呼瑪縣,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鄂倫春自治旗,以及兩省區其他縣區的一部分進過來,成立大興安嶺會戰區,設立很多個林業公司,統一管理。

到了8月,大興安嶺會戰區華麗變身爲大興安嶺特區,之前設立的林區則爲鄉鎮級。那麼,這個地區到底該屬於誰管呢?很簡單:受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內蒙古、黑龍江三方聯合管轄。隨後,大興安嶺林業局成立,和大興安嶺特區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加格達奇是內蒙古的地盤,怎麼又成爲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所在地?很簡單啊,1964年,大興安嶺地區會戰的指揮部,就設在鄂倫春旗的加格達奇鎮。爲了管理方便,加格達奇鎮的所有機構,全部和鄂倫春旗說再見,行政上歸會戰指揮部管。

可是,面積1587平方公里的加格達奇,被面積5.9萬平方公里的鄂倫春旗完全包圍,距離黑龍江有很長一段距離。而且,當時開發大興安嶺,所需要的工人,很多都是從黑龍江調過來的。爲了生活上的方便,工人家屬也到了加格達奇。

人是黑龍江的,但地盤卻是內蒙古的,在管理上非常不便。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加格達奇劃入黑龍江省。內蒙古覺得鄂倫春旗的地圖上憑空出現一個大洞,給鄂倫春旗會造成不便。但國家利益爲重,在國家的協調下,1966年4月,內蒙古同意把加格達奇讓給黑龍江。

但是,黑龍江得到的只是加格達奇的使用權,加格達奇的地權依然是內蒙古的,而且黑龍江每年還要交給內蒙古一筆錢。多少錢呢?一說是700萬元。形象地說,就像是黑龍江在內蒙古租了加格達奇,黑龍江有使用權,內蒙古有所有權。

加格達奇鎮是在1970年正式成爲大興安嶺特區行署所在地的,升級爲加格達奇區。大興安嶺地區成立後,加格達奇依然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核心,雖然和本土被內蒙古隔開。

省外的加格達奇對黑龍江來說,無異是一個聚寶盆。所有權不屬於黑龍江,但使用權卻是黑龍江的。至於跨省不太方便,在現在交通發達的情況下,這都不算什麼大事。

不過,加格達奇在地理概念上屬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呼盟對自己轄區內多了一個大洞也覺得不方便。呼盟想收回雖然在本轄區內,卻歸黑龍江管理的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2004年11月,呼盟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內蒙古,要求自治區出面,協調加格達奇和松嶺迴歸的事情。

呼盟有自己的理由,認爲當初加格達奇和松嶺劃給黑龍江管理,是爲了國家林業發展大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大興安嶺地區(純地理概念)的林業發展已經成熟,不需要再把加格達奇和松嶺劃給黑龍江了。還有一個理由:加格達奇和松嶺的所有權本就屬於內蒙古呼盟。現在呼盟不想再對外出租“廠房”了,收回不可以嗎?大不了不要租金就是。

內蒙古的想法和呼盟一樣,加格達奇這樣美麗的城市,誰不想收回呢?

可是,黑龍江並不願意“歸還”。

黑龍江也有自己的理由,認爲早在1969年,不要說加格達奇了,就是整個呼倫貝爾盟,都從內蒙古劃給黑龍江管理。只不過在1979年,呼倫貝爾盟又迴歸內蒙古。

另外,黑龍江不願意“歸還”加格達奇和松嶺的主要原因,認爲當初無數黑龍江人來到加格達奇進行開發,黑龍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把加格達奇建設成現在這個規模,幾十年來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心血。在黑龍江的城市中,加格達奇無疑是個奇特的存在,再加上加格達奇的人口主要是黑龍江人,生活習慣和心理認同也基本成型。讓黑龍江毫無保留的“歸還”加格達奇,還真有些捨不得。

還有就是如果把加格達奇和松嶺歸還內蒙古,那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所在地,就要遷回黑龍江省內,這需要選址、地名變更,牽扯到很多層面。

對於加格達奇的歸屬問題,內蒙古和黑龍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有道理。但這個問題牽扯麪實在太大,還包括林業系統,不是幾句話就能解決的。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地圖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