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後,重點大學自主招生在新生錄取中所佔的比例會逐步加大。今後的自主招生趨勢表現在,報名人數增多,初審通過率降低,複試難度大,最終錄取率高。

因此,能否通過初審,將是2019屆考生自招之路的一道大坎。那麼,各校自招初審是依據什麼刷人的呢?哪些考生最容易通過高校的自招初審?今天,內參君就爲大家揭祕各校自招初審的評判模式。

一、自招初審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自招初審主要需要準備七大材料:

1、報名表

考生網上報名後系統會生成報名表,打印出來後由本人簽字並且由學校審覈並蓋章。

2、身份證明文件的複印件

學生本人的身份證複印件。

3、需要學校提供的材料

學業水平的考試成績、社會公益活動的情況、成績單以及其他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的材料等等,這些材料都需要加蓋學校的公章。

4、各種獲獎證書複印件

高中時期參加的競賽、比賽及各種活動獎項的複印件,這些文件同樣需要由學校進行審覈並加蓋學校公章。

5、發表過的論文、專利相關複印件

若發表過論文或專利,如有原件,需要提供出版物原件,沒有原件可以提供如錄用通知等重要信息證明,並有院校蓋章。

6、自薦信

現在絕大部分學校都要求學生寫自薦信。

7、推薦信

若學校、社會團體或專家實名向自主招生高校推薦考生,須對推薦材料的真實性負責,推薦材料須具體、詳實。推薦信需要按照規定格式撰寫,另外,推薦信是可以不準備的,尤其對於不是很有影響力的推薦人。

二、哪些考生能夠百分之百通過初審?

1、在高三上學期和高二暑假參加過各大學的暑期學堂、夏令營、金秋營、冬令營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高校許諾給予自主招生初審資格的。

這其中以清華北大的各種競賽營、綜合營、專業營最多:競賽營一般都提供直接降分優惠,綜合營、專業營大部分提供清北初審資格。

2、在五大學科競賽獲得國決金銀銅牌,並且在決賽現場同各高校進行面試,簽訂了相關降分協議的考生。每年各科奧賽的國決現場不僅是競賽生的對決,也是各大名校搶人的對決。

一般金牌選手會被清華北大爭着簽約,一般是直降一本線約;銀牌選手面試表現好的話,也有籤清北的機會;銅牌選手則一般簽約復旦、中科大等次一級的名校。

3、少數高校對在一些指定活動中,承諾過給予自主招生初審名額的。比如在“英才計劃”中有突出表現、在外語類保送生考試中未被錄取卻表現優異的考生。目前,認可“英才計劃”的自主招生高校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鄭州大學。

三、哪些考生比較容易通過初審?

1、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了省一獎項的學生更加容易通過初審;

2、獲得過兩科省二的也相對更容易通過初審。其餘單科省二、省三地要看高校的生源情況。

3、在科創類大賽中獲得過高級別獎項: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這三大科創競賽獲得國一國二獎項相對更容易得到認可。

4、在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全國創新英語大賽,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21世紀·賽學杯”中學生英語寫作大會這些含金量較高的文科類競賽中,如果能獲得國家級獎項,對通過初審也是頗有助益的。

5、擁有原始第一產權人發明專利的考生。不少家長搞不明白專利是啥意思,實際上專利包括髮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類,被普遍認可的只有發明專利。

6、在國家級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兩篇真實的高水平論文的考生也比較容易通過初審。

7、如果在當地省份排名前五的頂級高中且在校綜合學業成績特別優異、單科成績特別突出也會有一小部分高校的初審比較容易通過。

四、高校是如何審覈考生申請材料的?

1、高校初審的審覈模式。

如果考生滿足高校要求的報考條件,那麼通過初審的概率肯定會相應增加。但是,高校會根據所有考生的學科特長等級、競賽獎項高低等,分類別、分專業篩選,優中選優。

獲省一等獎的考生通過初審的概率肯定要比省二等獎的大,但如果省二等獎的學生還有其他比較突出的、高校看重的特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初審通過率的。不同大學間的審覈模式並不相同。

如:南京大學採取由學校統一負責的審覈模式:組織專家對所有報名考生進行統一評審,根據考生所展現出的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對報名材料進行綜合審覈,確定測試資格名單。

而武漢大學則採取分包到各個學院進行審覈的模式:學校各學院分別成立以專家教授爲主的資格審覈專家組並制定審覈方案,擇優確定資格合格學生名單。

2、主要審查考生報名材料是否齊全,是否按要求提供。

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準備報名材料時,尤其注意高校特殊要求,如:報名表、成績信息等材料是否要求中學蓋章或審覈人親筆簽字,自薦信是否手寫或本人親筆簽名,郵寄材料是否按照順序裝訂或明確不讓裝訂等。

另外,對於考生的學科特長一定要提供獲獎證書或成績證明等直接證明材料,高校無法查證的資料會直接影響初審。

提醒:獎項符合要求不等於百分之百能通過初審。高校自主招生選拔是優中選優,同等獎項等級中綜合成績優秀或者有其他特長證明材料的考生,更容易通過初審。如果當年報名人數較多,優質生源增加,自主招生初審門檻自然會變高。

即使是高校沒有明確說明認可的獎項,也不代表沒有機會通過初審。如果考生的獎項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沒有明確認可,考生也可嘗試報考,但有一定風險。這就需要家長和考生了解高校往年的初審情況。

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其“初選工作程序和具體標準”中明確規定學校認可的英語、作文比賽獎項爲「新概念國一、創新作文國一、創新英語國一及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國一」;此外「考生在高中階段雅思成績達到6.5分及以上;託福成績達到105分及以上;日語能力測試達到N1級」也可以報考。

南航自主招生報名條件要求「省二/江蘇省一」,但有考生憑藉「物理省三,數學省三,年級綜合排名前百分之十」,通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初審。

此外,對於沒有任何獎項,只憑單科或者綜合成績分數及排名來報考的學生,大部分高校也會根據比例來分配一定的初審名額。

因此,綜合對比近年來自主招生相關數據也表明,有很多”三無”考生憑藉綜合成績優秀也能拿到名校自主招生資格。

五、通過自招初審有哪些竅門?

1、研究高校往年在本省錄取人數。大部分高校自主招生雖是針對全國招生,錄取不分省市,但自主招生最終入選名額或多或少會兼顧各省招生計劃。研究各高校往年在本省招生計劃,以確定大概的競爭情況,招生人數多的,自招也會更容易一些。

2、做足報考專業的功課。能否拿到自主招生入場資格,不僅和考生本身條件有關,也和專業選擇有關。每個學校參加自招的專業都有不同,有的大熱專業報考的人非常多,有的則很少,避開大熱專業,往往能免於慘烈的競爭,甚至拿到高出自身條件的名校初審資格。

一方面,審查考生學科特長與報考專業相關性。

考生應儘量報考與學科特長相關的專業,尤其是生物競賽、論文、專利、科創類考生,一定要提前瞭解高校對獎項、專業是否有限制,爲提高初審通過率,最好選擇相關性專業。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會審查考生提供的獎項科目,高中階段考試成績是否達到要求。

雖然大多數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沒有明確說明對考生高中各學科考試成績的要求,但是從學校實際招生情況來看,部分高校可能會有相應審查。

高中階段學習成績是自主招生初審主要參考指標,以上二、三兩項審查指標都涉及,尤其是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和第一次模擬考試。

提醒:準備自主招生註定是一場持久戰,不管是前期的各種大賽準備,中期的擇校、報名,還是後期的高考、自主招生考試,志願填報,每一環節都是費時費力,且至關重要,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考成績之上。因此,考生在準備自主招生時,不能因此而忽視高考複習,這個“度”一定要拿捏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