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藍曦臣說他不想知道母親以前爲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馨馨是個好奇心特別強的人,爲了解密,來回看文仔細琢磨之後,得出一個結論:藍湛與藍曦臣之母,與魏嬰其實是同道中人,也就是修習鬼道,而她殺死他們父親的恩師,很有可能只是一時失控造成的。先說藍忘機,他一直都是對魏無羨視而不見的狀態,直到魏無羨說出了煉製兇屍之言,他緊接着就眉宇微蹙,很有可能是因此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因爲修習鬼道闖下大禍,與父親之間纔沒有好的結果,因此他看魏無羨纔會甚是冷淡。

魏無羨身份被拆穿之後,藍忘機帶着他躲回了雲深不知處,然後藍曦臣趁忘機離開時,對魏無羨講了他們母親的往事。他說他父親對他母親一見傾心,但他母親卻殺了他父親的一位恩師。後來他父親私自與他母親成婚,並帶回雲深不知處囚禁,然後他也將自己關了起來。藍曦臣說他不想知道母親以前爲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馨馨是個好奇心特別強的人,爲了解密,來回看文仔細琢磨之後,得出一個結論:藍湛與藍曦臣之母,與魏嬰其實是同道中人,也就是修習鬼道,而她殺死他們父親的恩師,很有可能只是一時失控造成的。原因如下所述。

1.

藍曦臣說,叔父因爲他母親的原因,格外痛恨品行不端者。言外之意就是說叔父認爲他母親品行不端。那麼在叔父眼中,什麼樣的人被稱爲品行不端者呢?顯而易見,像魏嬰這樣的人。魏嬰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看過這個小說的人都懂。不能說高風亮節吧,但我認爲也能稱得上俠義二字。只因性子灑脫不羈、頑劣跳脫、不守禮法,就被叔父視爲眼中釘。而且作爲藍忘機和藍曦臣的父親,也是名動一時的名士,從小在雅正端方的家訓下長大,如果真的是大奸大惡、品行不端之人,他絕不會姑息養奸,更不可能會一見傾心了。所以,我認爲他們的母親,應該也是像魏無羨這樣性子的人,不拘小節,但人品沒有大的問題。

2.

再看第一次上課時,叔父讓魏無羨回答那個劊子手作祟行兇,該如何處理的問題時,魏無羨在藍忘機提出的三種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第四種方法,就是激發兇屍怨氣,爲己所用。當時作者對藍忘機和叔父的反應都進行了描述。

藍忘機終於轉過頭來看他,然而眉宇微蹙,神色甚是冷淡。藍啓仁鬍子都抖了起來,喝道:“不知天高地厚!”

藍啓仁又是一本書飛來,厲聲道:“那我再問你!你如何保證這些怨氣爲你所用而不是戕害他人?”

先說藍忘機,他一直都是對魏無羨視而不見的狀態,直到魏無羨說出了煉製兇屍之言,他緊接着就眉宇微蹙,很有可能是因此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因爲修習鬼道闖下大禍,與父親之間纔沒有好的結果,因此他看魏無羨纔會甚是冷淡。

再說叔父,他對於修習鬼道可謂深惡痛絕,從他問的那一句“如何保證這些怨氣爲你所用而不是戕害他人”來看,很有可能曾經有人被兇屍怨氣所戕害過,那麼,極有可能就是那位被殺害的恩師了。

並且,他們父親當年遇到他們母親的時候,已經是年少成名,那麼他的恩師,手段應該會更加厲害。若論正統之途,應該怎麼也不至於會死在他們的母親之手吧。所以極有可能是通過非常手段做到的,也就是像魏無羨那樣,通過煉製兇屍來達成。

3.

魏無羨從亂葬崗出來,成爲夷陵老祖之後,藍忘機每次見到他,都會提醒他修習鬼道傷身,有損心性,而且明確告訴他,所有修習此道之人都不得善終。他爲什麼如此篤定呢?我覺得就是因爲他的母親就是這樣的先例,所以他纔會如此在意此事,雖然每次都因此和魏無羨鬧得不歡而散,但每次還是耳提面命地提醒他。再者,他想將魏無羨帶回雲深不知處藏起來,也是效仿他的父親吧。一來是金屋藏嬌(其實是陋室囚禁)護他性命,二來也是爲了阻止他繼續修習鬼道吧。

4.

藍曦臣還說母親是很溫柔的人,也從不抱怨自己被關起來寸步難行有多苦悶,還喜歡逗幼年時的藍湛。你看,她被關多年,絲毫沒有怨氣,也不曾試圖逃跑,安然而恬靜的生活着。一個可以殺死他們父親恩師的人,如果真的十惡不赦,她會如此輕易地被囚禁、然後安於現狀嗎?所以我認爲,她殺死恩師,應該也是如魏無羨一樣,一時失控而誤殺,而她寧願被關在雲深不知處,也是在爲自己贖罪,同時避免再使用鬼道而傷人傷己吧。只是可能之前修習鬼道,實在太過損傷身體,所以在藍忘機才六歲時就去世了。

個人感覺分析得挺有道理的。最後還有個新的疑問:藍曦臣說,她母親當時並未對他們的父親傾心,那麼後來爲什麼會與他們的父親回雲深不知處成婚,並且還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