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前不久 “一根直徑0.5毫米的細絲線竟能吊起一個人!”的高強度纖維嗎?忘了的小夥伴可以去複習一下:偶滴神啊!一根直徑0.5毫米的細絲線竟能吊起一個人!(點擊文字進入文章)。今天小石頭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比重不到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的碳纖維。

這些天,上海石化火了媒體圈。《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經濟導報》《中國化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勞動報》,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中國新聞網、上觀新聞、周到新聞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技術“破爐而出”!

事情是這樣的

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十年磨一劍,成功開發出48K大絲束碳纖維的聚合、紡絲、氧化炭化成套工藝技術,所生產的碳纖維具有優異的表面結構和界面性能,並實現低成本化。我國在該領域一直以來仰人鼻息的歷史宣告結束。

據“聚丙烯腈(PAN)基大絲束原絲和碳纖維技術及工藝包開發”項目首席、上海石化腈綸部總工程師黃翔宇介紹,在業內,每束碳纖維根數小於24000根(24K)的被稱爲小絲束;大於48000根(48K)的則稱爲大絲束。此前,國內大絲束碳纖維每年業務量數千噸,全部依賴進口,相關核心技術由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技術壁壘森嚴。

所以“黑黃金”碳纖維到底是個啥?

什麼又是48K大絲束碳纖維?

小石頭這就爲您科普

↓ ↓ ↓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新型纖維材料。直徑只有頭髮的1/50,其力學性能優異,比重不到鋼的1/4,強度卻是鋼的7~9倍,並且還具有耐腐蝕性、高模量的特性,被稱爲“新材料之王”,在各行各業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碳纖維行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48000根(簡稱48K)的稱爲大絲束碳纖維。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1000根(1K)~12000根(12K)之間,稱爲小絲束。

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並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侷限。

自主研發,十年磨一劍

碳纖維有着森嚴的技術壁壘,迄今爲止核心技術也只有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並掌握對此,上海石化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與上海石化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復旦大學等數十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一起,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爲主體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並憑藉高校強大的基礎理論研究與企業的工程化技術開發無縫對接,不“摸黑前行”,不“無謂模仿”,不“盲目試錯”,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少走彎路,跨越鴻溝,取得了技術的積累。

據上海石化腈綸部總工程師黃翔宇介紹,從12K小絲束到48K大絲束,並不是把噴絲口數量從1.2萬個放大到4.8萬個這麼簡單,中間要走過一條十分艱難的攻關之路,這需要深厚的科研理論作指導,豐富的實踐經驗作支撐,才能解決很多關鍵的技術難點,而上海石化經過10年磨一劍,創造了這一條件。可以說,從12K到48K的成功突破,標誌着上海石化碳纖維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將對“上海智造”工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十年曆程一覽

2008年11月

上海石化建成碳纖維中試裝置

2009年

研製出12K原絲

2012年9月

年產3000噸原絲、1500噸碳纖維項目一階段工程建成投產

2016年

開展碳纖維48K大絲束原絲工業化研究試驗

2018年3月

成功試製出48K大絲束碳纖維

應用領域,大顯身手

目前,上海石化碳纖維已經在傳統能源領域一顯身手。在莫桑比克N6公路、天津津濱高速立交橋、瀋陽至丹東鐵路線、遼寧蓡窩水庫等9個病險基礎設施維修工程中,採用碳纖維拉擠板材加固,不僅施工高效便捷,而且結構承載力明顯提高。在碳纖維齒輪替代進口塑料齒輪,以及加固修補液相丙烯、抽餘碳四、火炬氣、甲烷氫、氮氣、污水等石化管道、高腐蝕設備、化工車間受腐蝕建築等方面得到示範應用,效果良好。

上海石化還與勝利油田分公司及其改制企業新大管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碳纖維抽油杆,經過5個批次的試驗後,抽油杆性能優良,同國外碳纖維水平相當,完全可以取代進口。截至2017年底,勝利油田已使用上海石化碳纖維連續抽油杆試驗應用共93口井,累計用杆20.9萬米,目前正在進一步推廣應用,特別是西北高腐蝕深井。

隨着48K大絲束碳纖維的面世,上海石化碳纖維技術有了支撐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領域,該公司將開發生產通用級、低成本大絲束、高強高模量級碳纖維原料,重點應用到:

★油田(抽油杆、抽油套管、部件等);

★常壓及高壓容器(高壓CNG瓶、車載CNG罐,儲氫氣瓶,壓縮空氣瓶等);

★加油站雙層罐、車載罐,石化管道修復加固(各種材質、工況的廠區管道,長輸原油管線等);

★大容量風電葉片等;

★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風電等高端領域,實現商業應用或產業化示範應用。

目前,上海石化已與海上風電、大型風電、汽車行業等相關項目展開合作意向。

來自:上海石化在線

更多精彩內容

愛點讚的人,運氣都不會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