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西寧12月6日電 (記者 張添福)“一位小朋友在上學路上,遺失人工耳蝸……如果大家撿拾到,請與我們聯繫……請朋友圈的你們幫忙轉發一下……”

12月5日晚間,一則《尋物啓事》,突然出現在青海省會西寧民衆的微信朋友圈裏。該條《尋物啓事》寫道,“家住西寧市城西區鹽湖巷的一位小朋友,於12月5日下午一點半左右,在上學路上遺失人工耳蝸,家長萬分急切!”

《尋物啓事》還附上了人工耳蝸的照片,並呼籲民衆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同時,還提示“(人工耳蝸)雖然看上去是個不起眼的小東西,但是對於我們耳聾寶寶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隨後,西寧大量民衆轉發上述《尋物啓事》,開啓全城尋找人工耳蝸“模式”。

12月6日早上,好消息傳來,遺失的人工耳蝸已找到。

遺失人工耳蝸小朋友的母親白女士告訴中新網記者,昨日下午下班後,“我們才知道中午小孩在上學路上丟失了耳蝸,那時候已經丟失好幾個小時了,我們特別着急。”

白女士介紹,今天早上,才得知小區外面打掃衛生的阿姨,撿到人工耳蝸後,扔到小區裏面的垃圾桶內,最終,人工耳蝸被成功撿到。

“我們看見很多熱心人爲我們轉發這個消息,特別感謝大家。”白女士說,還有很多人給自己打電話,詢問丟失過程。

白女士介紹,不久前,自己看見河南一例人工耳蝸丟失事件,自己也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媒體以及微信朋友圈的力量很大,我們第一時間找到了。”

西寧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發消息稱,應該謝謝大家,請大家刪除轉發的《尋物啓事》。而青海當地媒體則在微信公衆號發文稱,這是“現實版《耳蝸》在西寧上演”。

微信暱稱爲“洪濤入海”的西寧市民出主意說,“這個設備上能不能想辦法印上聯繫電話或類似‘重要物件’的提醒。”

微信暱稱爲“匠心”的西寧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寫道,“這個事件,爲這寒冷冬天早晨,帶來一絲暖意。”(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