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遭遇来看,蒋介石,绝算不上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可西安事变时,何应钦也曾不顾蒋介石安危,为何蒋介石不仅没秋后算账,而且还混的风生水起,平安活到97岁,为何蒋介石会放过他呢。何应钦攻打西安,很可能直接惹怒张学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置蒋介石安危不顾,后来,张学良遣蒋鼎文拿着蒋介石的停战令,回洛阳调停,这才停止轰炸。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在华清池与蒋介石会面,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到蒋介石拒绝,12月10日,蒋介石决定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并让中央军接替西北军剿共。

蒋介石此举,让张学良痛彻心扉,最终决定向蒋介石兵谏,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监禁,消息传到南京,南京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两个决定,第一: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第二,兵临西安城下,向张学良施压。

12月16日,在向张学良劝降无果后,“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率大军由潼关向西安迅速推进,并派出飞机,轰炸沿途的渭南县和赤水车站,以致数千民房被毁,数百军民被炸死,双方剑拔弩张。

何应钦攻打西安,很可能直接惹怒张学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置蒋介石安危不顾,后来,张学良遣蒋鼎文拿着蒋介石的停战令,回洛阳调停,这才停止轰炸。

后来西安事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蒋介石退步,答应一致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被囚禁了一辈子,杨虎城被囚禁12年,最终最国民党弃守重庆时,和幼子幼女一起被杀害。

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遭遇来看,蒋介石,绝算不上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可西安事变时,何应钦也曾不顾蒋介石安危,为何蒋介石不仅没秋后算账,而且还混的风生水起,平安活到97岁,为何蒋介石会放过他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1 何应钦位高权重

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是因为学生们的拥护。

而何应钦,也是国民党老人,与蒋介石加入同盟会的时间,几乎不相上下,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担任的是黄埔军校副总教官,而何应钦带着副眼镜,性格温和,语调缓慢,比脾气暴躁的蒋介石,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

如果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找何应钦的麻烦,很可能会让“黄埔一脉”分崩离析,这是蒋介石不愿看到的,所以,只能忍。

2 何应钦的立场

蒋介石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大家都不陌生,而何应钦,在这一点上,与蒋介石保持高度一致,逮捕革命者,制造“四一二”惨案等等一系列作为,深得“蒋”心。

虽然,蒋、何二人之间有矛盾,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人也是“知己”,这知己难求,又有几十年交情,蒋介石恐怕也难以下手。

3 得不偿失

何应钦当“讨逆军总司令”,是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后做的决定,兵临西安城下,是多数人都同意了的,何应钦,只是一个被推出来的代表。

蒋介石从西安事变安然无恙,当时赞成出兵西安的那些人,本身便已提心吊胆,何应钦黯然无恙,这些人还能安心做事,只要何应钦有一点被针对的迹象,这帮人便会一惊一乍,影响工作,更影响南京政府的实力。

所以,蒋介石只能忍了。

4 何应钦为人

上文提到,何应钦这人脾气温和,性子稳重,这样的人,再加上位高权重,盟友肯定遍布国民政府,要动他,谁都得掂量掂量。

而西安事变后,何应钦也算认清现实,直到自己没能力扳倒老蒋,也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很少犯错,老蒋就是想针对他,也无从下手,只能扼腕叹息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