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這項運動,雖說對於參與的人羣沒有硬件方面的條件限制,每個人都可以走進籃球場揮灑汗水。但上升到職業化,對於頂級的籃球聯賽來說,身高體型雖說不會限制一些籃球愛好者成爲職業球員,但身高體型卻能限制球員的打法、風格發展。米切爾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在去年10月份,聯盟重新對球員的身高做了測量,結果米切爾最新測量出來的身高只有1米85,這和他之前報的官方身高1米91可是差了不少。

在沒有這次更新球員身高之前,米切爾之前1米91的身高,在結合一些印象流來看,比如“13號新秀分衛”、有着出色的得分能力等等,儘管體型矮了點,但我們對米切爾的定位還是會把他看作是鋒衛搖擺人。可當米切爾的身高只有1米85後,在具體細分他的打法,其實啊,這米切爾他連鋒衛搖擺人都說不上,實實在在的是像個控衛。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典型的控衛打法,大量的進攻發起來自擋拆,正面的持球單打產量極低

米切爾這身高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出入,其實啊,是完全有理由去解釋的,這理由就在於米切爾的打法。米切爾的打法,遠不是我們印象流的分衛、鋒線持球主攻型打法,而是持球擋拆的控衛型打法。

米切爾本賽季作爲持球人的場均擋拆回合數爲11.7次,排在全聯盟第5位。排在他前面的是特雷楊、利拉德、東契奇這樣的典型控衛。持球人擋拆的進攻佔比爲48.3%,高居聯盟第3;

在正面的持球單打方面,米切爾場均的回合數只有1.8次,進攻佔比只有7.5%,1.8這個數字,甚至還沒有保羅、特雷楊、福克斯這些控衛高;

我們區分鋒線和控衛的主要區別,除了體型外,就是看打法了:分衛、鋒線球員的打法相對簡單,更多的是一對一持球單打,而控衛們因爲體型上的劣勢,他們的進攻更多的需要藉助隊友的擋拆掩護髮起。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另外現代籃球的發展,衍生出了進攻型控衛。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現在的特雷楊、利拉德,超高位擋拆,借掩護後的超遠三分。當然,這種打法最早的出現,還是15-16賽季的庫裏。雖說庫裏、利拉德、特雷楊他們的得分能力很強,但我們依舊會把他們列爲控衛。米切爾雖然在終結方式方面和庫裏、利拉德不同(下文會具體詳細分析),但他的打法就是進攻型控衛的打法。

而有關於鋒衛搖擺人,之所以會有這一說法,是因爲有些體型小的分衛,他們的打法像鋒線球員,但因爲體型小一號,所以纔有了鋒衛搖擺人這一說法。可米切爾現在的體型只有1米85,在結合他高佔比的擋拆打法,說米切爾是個控衛,完全沒有問題。

最直接的比較,就是和艾弗森進行比較。我們會把艾弗森定義爲分衛,就是因爲艾弗森的打法像極了分衛、鋒線球員。在76人的後期,艾弗森在05-06賽季,他的正面持球單打回合數,超過了10次,這個數字是遠高於米切爾,而在76人的前期,這個數字還要往上去。艾弗森雖然體型比米切爾更小,但是他的打法卻是典型的分衛、鋒線球員打法,這和米切爾是有本質的不同。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爲什麼印象流裏米切爾是鋒衛搖擺人?控衛型打法的不適應,米切爾的尷尬之處

雖然打法是像控衛,但米切爾終究是幹着得分的活,在有關於控衛方面的工作,米切爾其實做的並不好,或者說本就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之所以會以控衛的方式發起進攻,也僅僅只是因爲體型方面的劣勢,不得已而爲之。

米切爾場均有11.7次擋拆,而且他的回合佔有率達到了30.5%,但是他的場均助攻數只有4.2次,助攻率僅僅只有22.0%。東契奇的助攻率爲47.8%,特雷楊的助攻率爲40.3%,這麼一對比,米切爾在助攻方面的能力,可就差了不少。

另外,在得分效率方面,米切爾和庫裏、特雷楊、利拉德這些進攻型控衛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利拉德在承擔球隊29.3%回合佔有率的情況下,交出了61.9%的真實命中率;

特雷楊在承擔球隊33.9%回合佔有率的情況下,交出了59.5%的真實命中率;

東契奇在承擔球隊35.8%回合佔有率的情況下,交出了58.4%的真實命中率;

上面說了,米切爾的回合佔有率是30.5%,比利拉德稍高一些,但是他56.0%的真實命中率,可比利拉德低了不少。對比特雷楊、東契奇,那就是產量、效率方面,都比不上。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從“產效”結合方面來看,米切爾雖然是進攻型控衛打法,但好像並不清楚控衛型打法的精髓,這也是爲什麼他對比特雷楊、利拉德,在效率方面會有差距的原因。

有關於助攻方面的問題就不說了,米切爾在助攻方面的能力,本就和利拉德、特雷楊他們有差距。在個人的進攻得分方面,米切爾的效率之所以低,主要還是終結方式的選擇不同。

利拉德、特雷楊的擋拆,大部分都是以攻筐或者三分完成個人終結,而米切爾不同,米切爾更喜歡借掩護後,往裏面運一步,以遠距離兩分完成終結。

就拿三分的進攻佔比來說,米切爾34.7%的三分進攻佔比已經不低了,但是相比利拉德50%、特雷楊45.7%的三分進攻佔比,米切爾這個數字就有些拿不出手了。相比較於長兩分,三分的收益性價比顯然更高,這也是爲什麼在產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米切爾的效率不如利拉德、特雷楊的原因。

其實米切爾的個人基礎數據並不差,場均24.2分,投籃命中率45.3%,三分命中率也有36.4%,整體上來說,這個數據不存在什麼低效的“刷子”一說,包括56.0%的真實命中率,也說不上低。只是對比利拉德、特雷楊高效的“魔球”打法,米切爾這才顯得低效。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這就是米切爾尷尬的地方,身爲分衛的他,因爲體型方面的劣勢,他不得已要通過控衛的打法去發起進攻,但他又沒有控衛的助攻能力,對現代化進攻型控衛的理解也不夠徹底。

決定球隊的命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隨波逐流,還是硬抗到底?

在10-19英尺的中遠距離方面,米切爾本賽季的出手總次數爲264次,進攻佔比21.4%,命中了135球,投籃命中率51.1%,產量、效率方面都不低。而這個區域,正是杜蘭特、萊昂納德最喜歡的終結比賽區域(持球無視防守的中遠距離強投)。單從這方面的“產效”來看,米切爾似乎也有可能成爲像杜蘭特、萊昂納德那樣的持球中遠距離大神。

我相信米切爾骨子裏是願意成爲像杜蘭特、萊昂納德那樣的人,是希望往那個方向發展的,否則他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中遠距離出手。可上面也說了,米切爾的體型是硬傷(如果身高真的只有1米85),他在關鍵時刻,沒法像萊昂納德、杜蘭特那樣無視防守持球強投。要知道,米切爾正面持球單打的回合數只有1.8次,他的中遠距離出手,大多數是通過擋拆來的,這也是爲什麼他的中遠距離命中率那麼高的原因。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在無法成爲自己夢想中的那個“他”時,米切爾該何去何從呢?或許利拉德就是他的前車之路。在“魔球”打法還沒有盛行的時候,利拉德的擋拆,大多數也是以中遠距離去懲罰對手大個子的“蹲坑”。然而現在,利拉德的三分進攻產量佔比已經高達50%了,而在10-19英尺的中遠距離出手次數只有98次,佔比僅僅8.4%。利拉德比賽方式的改變,值得米切爾去借鑑。

提升自己的助攻能力,打的聰明些,增加外線三分的產量,打法向“魔球”靠近。在無法彌補硬件條件(身高)的不足時,米切爾要變得更好,只能通過這種高效的比賽方式去進步。

在有戈貝爾的情況下,米切爾確實可以往特雷楊、利拉德那個方向發展。提升自己的助攻能力,在打擋拆時,戈貝爾的威脅也會更大。另外,米切爾自身的三分命中率也算穩定,把產量提上去,效率自然也會跟上去。且不說是否能成爲頂級球員,是不是能收穫MVP或者總冠軍,至少在個人數據方面,米切爾的數據還可以更豪華。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1米85的體型太有侷限性了,之前1米91的身高,可能還能靠着出色的身體素質,靠着爆發力,勉強能持球強投,但1米85就實在是不適合去往鋒線持球單打主攻那個方向發展了。

還是那句話,籃球這項運動,對於參與者並沒有絕對的硬性條件,但對於頂級的球員來說,他們的發展方向,打法風格的成型,還是受硬件條件所限制的。

受體型所限,打法略顯尷尬,米切爾無法成爲理想中的自己

文/老球迷860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