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驚鴻舞的這個場景片段其實就是整部劇的縮影,首先甄嬛是趕鴨子上架被推到舞臺上跳舞,“驚鴻舞”的前奏其實是在暗示她不想進宮卻不得不進宮,接下來甄嬛起舞,眉莊撫琴,陵容歌唱,代表着初進宮時甄嬛眉莊陵容三人組成的小團體互幫互助,這個時候甄嬛的舞蹈是略顯青澀的。所以曹琴默的原計劃是想通過驚鴻舞讓甄嬛當衆出醜,藉此打壓甄嬛一派的囂張氣焰,並讓華妃借梅妃復寵。

這已經是小編的第三篇甄嬛解讀了,它裏面的祕密和細節實在是太多了,讓人覺得真的是一部佳作,今天小編講一下甄嬛傳裏的代表片段,甄嬛跳“驚鴻舞”。

驚鴻舞的這個場景片段其實就是整部劇的縮影,首先甄嬛是趕鴨子上架被推到舞臺上跳舞,“驚鴻舞”的前奏其實是在暗示她不想進宮卻不得不進宮,接下來甄嬛起舞,眉莊撫琴,陵容歌唱,代表着初進宮時甄嬛眉莊陵容三人組成的小團體互幫互助,這個時候甄嬛的舞蹈是略顯青澀的。就在甄嬛跳舞飽受爭議,不知如何舞下去時,果郡王吹着笛子推門而入,甄嬛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舞姿輕盈,漸入佳境,方有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之勢。大家注意,果郡王出現後,陵容的歌聲停止了,暗指了甄嬛和陵容的友情沒有走下去,而果郡王和眉莊成爲了最終留在她生命裏的兩位重要人物。

驚鴻這個名字本身在講什麼呢?鴻是指鴻雁。那驚鴻是什麼呢?大家肯定都學過李清照的那首《如夢令》,其中有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還有一句叫“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古人特別喜歡用“驚”這個字,鴻雁在空中輕盈飄逸地飛舞就是驚鴻舞。其實鴻雁這個意象在甄嬛傳裏不止出現過一次。甄嬛初進宮時,抬頭看見鴻雁飛過,她最後生的兒子也叫鴻雁,所以鴻雁這個意象是貫穿全劇的。再深究一點,鴻雁是被外界的聲音所驚擾,所以在空中輕盈飄逸地飛舞。看似很優美的畫面,對於大雁本身來說,它們其實是受到了驚嚇和威脅,甄嬛跳驚鴻舞時,其實就是處於這種受驚的狀態,因爲她毫無準備就要在大庭廣衆之下起舞,和驚鴻飛舞的狀態一模一樣。

再把整個情景擴大,後宮的女人們何嘗不像是驚鴻,看上去都養尊處優,雍容優雅,卻個個都生活在隨時失去寵愛和被人挖坑算計的環境中。曹貴人爲什麼要讓甄嬛跳驚鴻舞呢?只是爲了刁難甄嬛讓她當衆出醜嗎?其實並不是,曹貴人的真正目的是爲了讓華妃復寵。還記得華妃娘娘的晚會詩朗誦嗎?一個日常說話都不怎麼會引用的人,卻能小嘴叭叭含情脈脈地朗誦出來那麼長一篇梅妃寫的《樓東賦》,說她沒有提前準備,魯豫都不信。所以曹琴默的原計劃是想通過驚鴻舞讓甄嬛當衆出醜,藉此打壓甄嬛一派的囂張氣焰,並讓華妃借梅妃復寵。最後還有一個關鍵點,姚貝娜演唱的這首歌曲“驚鴻舞”的詞出自三國曹植寫的《洛神賦》,有一種流傳的說法是《洛神賦》寫的就是曹植對嫂子的思慕與愛戀,說白了也是一段三角戀的故事,所以整段驚鴻舞從舞蹈的編排設計到歌詞背景,都符合了整個甄嬛傳的故事脈絡。

那樣多的美麗女子,蕙質蘭心者,頑囂可愛者,端麗風流者,就這樣被那硃紅和明黃吞噬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