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实施诈骗案件时有发生。通常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为理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如果受害人头脑保持清醒,则能很容易识破这种骗局,从而保护自已银行存款的安全。

请看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公检法部门”说她涉嫌犯罪,她却淡定不理……

崇义县横水镇上营村村民张女士,近期就收到一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强制性资产冻结执行书》的文件,标明其涉嫌洗钱罪,并载有张女士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以及个人照片。最高检要对其名下的资产进行冻结,要求其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资金来源、走向,还要遵守保密原则不泄密。

张女士收到文件不久,又接到一个自称是湖南省长沙市刑警队“纪明浩”警官打来的电话,向她确认是否收到最高检的执行书,并通过微信发来了警官证和相关文件材料,声明他是此案的主办民警,张女士若要澄清罪名,就要配合民警调查并保密。按照“纪警官”所言,张女士必须把银行存款汇入对方指定的安全账户方可解除冻结。

“公检法部门”说她涉嫌犯罪,她却淡定不理……

经民警查实后,指出该“文件”系伪造,此事确为诈骗无疑,民警对张女士碰到疑似诈骗案件向公安机关求助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同时,民警还将涉及到此次事件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向张女士进行了科普,并传授诈骗案件的识别方法和防骗手段,鼓励张女士让周边亲朋好友知晓此事,让骗子无计可施。

“公检法部门”说她涉嫌犯罪,她却淡定不理……

为避免广大市民上当受骗,小编为您整理了几点识别骗术的方法,望您在接到类似电话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识骗招数一:骗子会要求必须ATM转账

无论骗子是什么说辞,最后肯定会落脚到欺骗接听者按照要求通过ATM机等方式进行转账这一点上来,这正是诈骗行为与公检法执法行为的关键区别。

识骗招数二:公检法部门不会要求提供验证码

公检法部门可能会在电话中核实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但不会要求接听者提供短信验证码、网上交易验证码等信息。这些信息并不是执行工作所必须,而恰恰正是骗子极力想骗取的东西,这是诈骗行为与执法行为的又一个区别。

识骗招数三:网传送达文书不符合规定

从文书的送达方式上看,除非当事人事先同意,公检法部门不会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电子化的方式进行送达。

识骗招数四:对所收到的法律文书仔细辨别,真伪可现

从内容上看,骗子的文书在用语、格式、逻辑方面往往漏洞百出,不像真正的文书那样正规、严谨。

崇义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一是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二是不要轻信陌生人来电,更不要轻易转账。三是面对诈骗分子的恐吓,不要过于紧张害怕,也不要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系,正所谓“当局者迷”,遇到此情况应及时询问周边亲朋好友,便能轻易识破骗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