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之治的盛世下,李世民大力發展經濟外交,軍事力量更是強盛無比,爲了安定四方,每年都要出軍討伐北方和西域的遊牧民族,跟前朝不同的是,沒等遊牧民族來騷擾,李世民已經派大軍去攻打了,以至於長城的防禦價值在唐朝沒有一點用,而當時的契丹族更是個小弟,連話都不敢說。

契丹族

相較與其他遊牧民族,契丹屬於後起之秀,在地理上他們位於東北部,早期的時候,也不是全牧,他們也有屬於的農耕社會,曾經還遣使來長安城學習,年年還得給大唐進貢他們的特產,以示臣服。不過,當時的契丹還不是唐朝所關注的,因爲絲綢之路的影響,唐朝的心思更多放在了西域等地,所以契丹最想巴結的還是突厥。

耶律阿保機

在李世民去世,武則天執政後,契丹領袖就開始想自成一家,自封了可汗,武則天得知後派兵出討了契丹,而契丹很快就認慫乖乖的臣服了,但是往後一百年裏,契丹時強時弱,強盛時騷擾一下,衰弱時就示弱不敢了。在百年後契丹族出了一個叫耶律阿保機的,他把契丹所有的部落整合到了一起,建立了遼國。要知道從部落到國家可是一個質的改變,歷史上,突厥是由部落形成國家的,蒙古部落也在統一後纔有了力量,連吐蕃也是經過鬆贊乾布整到了一起纔有了與唐朝抗衡的實力。

趙光義

在遼國建立後,開始向中原積極學習文化,並組建了軍隊,再往後逐漸有了文字,律法。宋朝的時候,建國皇帝趙匡胤橫掃了後蜀、南漢、南唐,但是對東北的契丹卻沒敢動手,只是在東北駐守了重兵用來防範。而趙匡胤建國後契丹雖然不弱,可也沒敢對宋朝輕舉妄動。直到趙光義即位後,兩軍的關係發生了轉變,在趙光義御駕親征征討了北漢,而脣亡齒寒,隔壁的遼國自然不會不管的,於是派了幾萬人去支援,而此時的宋朝軍事力量非常強大,既把援軍打敗,還把北漢給滅了。

北宋遼國版圖

在遼國表現出這樣的行爲後,趙光義乘勝追擊向遼國進軍了,只可惜戰爭以宋朝失敗而告終,而趙光義仍不死心,後來又派了五員大將北伐遼國,而最後結果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趙光義這下徹底死心了只好以攻轉守,因爲局勢發生了反轉,遼國開始南侵了。

蕭太后

遼國的蕭太后和皇帝一起帶兵攻到了北宋境內,而宋真宗皇帝還是在宰相的勸諫下親自出來督戰,這也使得將士們士氣大漲,進而擊退了遼軍。然而宋真宗膽小怕事,還是簽下了條約每年向遼國進貢三十萬白銀。而此後的遼國徹底一改以前的態度,時不時的就要出軍打戰,對西夏,北宋不斷的進行訛詐。

【配圖來源於網絡】本文由曉夢讀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