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供應鏈ABS看點:

全年規模預計達到1000億元 區塊鏈技術加入供應鏈ABS風控技術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一直是困擾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難題。作爲創新金融產品,供應鏈ABS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培育現代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7年供應鏈ABS共發行54單,較2016年增加40單,共發行規模爲524.50億元,較2016年發行規模同比增長300.84%。而2018年僅上半年供應鏈ABS就已經發行54單,發行規模爲496.08億元。平安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董事總經理、資產證券化業務負責人李朋表示,今年供應鏈ABS發行規模預計將達到1000億元。自2016年起,傳統巨頭企業以及區塊鏈技術公司就已經開始佈局“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天風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區塊鏈打通多方協作,勢必推動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對底層資產的穿透式監管,也有助於提高資產評級,促進供應鏈ABS產品的發行。

2018年供應鏈ABS預計發行1000億元

中小企業個體抗風險弱、無抵押物、單筆規模小等特點導致其融資成本高企。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等機構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企業融資成本高,各種融資方式平均成本在7.6%,與中小企業相關融資方式成本在10%以上。

正因如此,ABS應運而生。自2016年7月首單供應鏈ABS“平安證券—萬科供應鏈金融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供應鏈ABS在我國發展已有兩年之久。8月8日,平安集團旗下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和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銀行”)聯合發佈了《供應鏈ABS藍皮書(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已在滬深交易所發行的供應鏈ABS累計122單,規模1151.43億元。滬深交易所已受理未發行的供應鏈ABS體量更大,擬發行規模預計超過3000億元。

2017年供應鏈ABS在數量和規模兩方面都出現大幅增長。2017年供應鏈ABS共發行54單,較2016年增加40單,共發行規模爲524.50億元,較2016年發行規模同比增長300.84%。而2018年僅上半年供應鏈ABS就已經發行54單,發行規模爲496.08億元。李朋告訴記者,今年供應鏈ABS發行規模預計將達到1000億元。

從行業分佈來看,供應鏈ABS中發行規模較大的是房地產行業。另外一些新興經濟也開始以供應鏈ABS的方式進行融資,比如京東、螞蟻金服等。

國內供應鏈金融發展歷程大致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依託基礎產品爲企業提供單體授信。第二階段,依託核心企業信用批量授信,及“1+N”模式。“1”指1家核心企業,“N”指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是一種重點批發性開拓營銷產業鏈集羣的伴生網絡企業模式。第三階段,探索依託大數法則以及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淡化核心企業信用影響。其中,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海航、順豐等物流巨頭以及格力、TCL、海爾等傳統核心企業也推出各自供應鏈金融產品。

供應鏈ABS市場空間無限可能

供應鏈金融作爲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手段,也成爲金融業界持續關注的重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僅規模以上工業類企業2017年末應收賬款餘額已達13.5萬億人民幣,且近年來呈遞增趨勢,近5年複合增長率達10.4%,增速明顯高於我國GDP年均增速。但與此同時應收賬款週轉次數逐年下降,規模以上工業類應收賬款週轉次數從2012年的12.1次下降至2017年的9.1次。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行業競爭激烈等原因,工業企業日益依賴賒銷的結算方式來促進產品銷售。

全國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韓家平表示,企業應收賬款回收週期在延長,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回收週期在全世界國家裏是最長的。同時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是最大的,這兩個因素導致企業資金週轉問題非常大。

供應鏈ABS對供應商而言,可以實現對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的提前收款,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讓中小微企業獲得常態化、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對核心企業而言,可維護供應鏈穩定,調節付款節奏,緩解企業集中付款的壓力。

區塊鏈技術加入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

商業銀行、電商平臺、P2P網貸平臺、軟件服務商、第三方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等各類市場主體紛紛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藍海之中,供應鏈金融在逐漸步入一個新的時代——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管理與風險防範渣打銀行東北亞區貿易融資產品主管執行董事Sara Lai表示,供應鏈金融主要風險節點主要出現在四個節點上:是否與核心企業保持良好的供應鏈關係、是否充分了解融資企業的運營或盈利狀況、是否有真實貿易背景、是否對貨值和貨權進行合理管控。

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金融的風控能力,降低業務的綜合成本。“區塊鏈技術廣泛的運用在分佈式的賬本,保證交易的流轉過程,每一筆交易的流轉節點都能夠在區塊鏈上有一個記載。因爲信息篡改成本高,所以能夠保證交易的真實性,並且能夠穿透性去審查覈心企業簽發賬單整個流轉過程,解決了應收賬款流轉信息不被篡改,交易可以清晰可見。對於投資人來講才能穿透去看到供應商是否是核心企業簽發出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