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华佗是外科医学的祖师爷,杜康是酿酒行业的祖师爷,鲁班是现代建筑的祖师爷。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人物,他竟是刺客界的祖师爷,但为何他的名字,却不被后人熟知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年代,版图上出现了战国七雄,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刺客界的祖师爷曹沫登场了。

曹沫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即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为何会选择做“见不得光”的刺客呢?

鲁庄公在位期间,非常重视人才,曹沫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因此,鲁庄公对其很重视,并将其收归帐下,册封为“将军”。

公元前556年,齐国起兵侵犯鲁国,曹沫得知消息后,自动请缨想要上战场杀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曹沫领兵抗敌时,竟三战三败,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反正是败得一塌糊涂。

鲁庄公得知曹沫战败的消息后,只能选择割让土地与齐国求和。将军三次战败,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帝必将对其进行严重的处罚。 可是,鲁庄公却不一样,他依旧厚待曹沫。

曹沫看着鲁庄公的举动后,心中非常感激,因此,更加忠心与鲁庄公。

鲁国割地求和齐国后,双方决定签署盟约,避免战争再次爆发。不料,结盟当天,曹沫竟要和鲁庄公一同前去。朝廷中的大臣看到这个情况后,都觉得尴尬不已,带一个战败将军前去签约,这面子往哪里放。

鲁庄公看曹沫的态度坚决,他也不好说什么。两方在会盟地见面,齐国随行的将领看到手下败将曹沫时,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曹沫却不以为然,竟跑过去和对方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宴会门口检查是否佩戴兵器的齐国士兵,看到曹沫和本国将军十分亲热后,便没有对他进行检查,直接让曹沫进去了。

签署盟约前,齐恒公和鲁庄公必然会客气一下,相互敬酒。曹沫看到酒水后异常兴奋,直接拿起酒杯和酒壶,走到齐国大臣的面前,挨个敬酒。鲁庄公看到这样的情况后,面露不悦之色。

曹沫依旧该什么干什么,丝毫没有在意鲁庄公的眼色。齐恒公和鲁庄公准备签署盟约时,曹沫竟悄悄地凑了过来。

齐恒公刚要拿起笔,签署鲁国割地的盟约时,曹沫突然从怀里摸出一把匕首,一把将齐恒公制服,匕首放在了他的脖子上。齐国大臣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慌成一团,齐国的兵将虽然弓上弦刀出鞘,可是因为投鼠忌器,谁也不敢上前,解救已经成为人质的齐桓公。

曹沫开口质问齐恒公:你是想要我们鲁国的土地,还是想要自己的性命?

齐恒公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此时不松口,他绝对走不出盟地的大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齐恒公只能松口答应,退还鲁国的土地。

曹沫听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后,将匕首放回,然后如同没事人一般,又拿起酒杯喝酒去了。如果眼神能杀死人,齐恒公早就将曹沫千刀万剐了。但他是一国之君,金口玉言,说出的话怎能反悔。

曹沫携带匕首,用刺客的手段,要挟了齐恒公,最终,成功要回本国的土地。在战场上输掉的东西,被他用这种方式夺了回来,正因如此,曹沫才成为刺客行业的祖师爷,毕竟这件事,一般人干不出来。

但刺客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职业,故此,曹沫这个祖师爷也就不为太多人知道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