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來前些年引起全球收藏界“地震”的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這一件皇家瓷器就拍出了將近三個億的價格,而陳萍的收藏有多值錢就不難想象了。按照陳萍的回憶,當時的情況是:“這些文玩收藏就像石頭一樣重,往哪裏放呢。

在民國時代,有一個有錢任性到極致的敗家女”,年紀輕輕就把巨資購來的文玩寶貝,無償捐給國家。

她叫陳萍,在民國時代的上海,她算得上是古玩界裏屈指可數女性收藏家。

據說很多古玩,只要她對上眼了,就會掏錢買下,毫不猶豫。她對青花瓷器情有獨鍾,所以收藏了大量的明代青花瓷器。

△大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碗(陳萍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她的收藏成爲上海博物館的立館庭柱之一,直到今天依然享譽海內外。

陳萍作爲上海灘的文玩大收藏家,身世一直非常神祕,沒有文獻記載,也沒有影音資料提及,彷彿只是民國時代滬江之上的一個低調神祕家族,除了有錢就還是有錢。

年輕時的陳萍,即便在今時今日看來依然是珠光寶氣,光彩照人,顯得非常有洋味兒,這是一種在沒有美顏、沒有PS的時代,純粹只能用錢浸泡出來的貴氣。

由此看來,陳萍生來就是一個含着金湯匙的白富美,不缺錢,不用上班,也似乎無憂無慮無煩惱,這樣的人生無非也就是每天養尊處優,花錢沒數

所以身爲富家名媛的陳萍,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買買,買得開心了,就和一圈貴婦密友打牌、看戲、旅遊,可謂是逍遙自在,不亦樂乎

就是說,陳萍年輕時花起錢來似乎沒什麼數,動不動就因爲心血來潮而豪擲重金,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古玩、瓷器、唐三彩、玉器等等。

陳萍曾坦言自己最初根本不懂文玩,就覺得既然別人會花大價錢買,那麼一定是好東西,就隨便“買一些回來玩玩,喜歡就買回來了”。

經常看翡翠課文章的寶迷們一定知道,這文玩圈可謂是一個大觀園,一旦入門就容易“上癮”,從收藏第一件開始,其後基本上就沒有辦法控制住眼饞的本能意識。

作爲財大勢雄的富家千金,陳萍遇到看得順眼的文玩,無論多貴都是想買就買。當時有記者問她買文玩花了多少錢,陳萍回答不上來,因爲她根本不在意價格

在外人看來常常冒着傾家蕩產風險、任重而道遠的收藏大事,到陳萍這兒,只是爲了“好玩兒”。甚至於買一件瓷器,就像買一件衣服、一瓶香水那樣稀鬆平常。

所以,當時民國時代的上海灘,稱得上大收藏家的女性屈指可數,陳萍毫無疑問算其中一個。

後來由於時局的變遷,婚後的陳萍決定移居香港地區,但她嫌文物太重,又懶得找賣家,放在空豪宅裏也不放心,於是她做出了一個人類歷史上都很罕見的破天荒決定——全部捐掉

按照陳萍的回憶,當時的情況是:“這些文玩收藏就像石頭一樣重,往哪裏放呢?放在家裏不保險,乾脆送給博物館算了!”

這可是全中國最年輕的大收藏家的藏品,尤其是灼目而珍稀的瓷器,可謂件件都是至寶,如果摺合成真金白銀那就是真正的天價了。

△大明成化青花花卉紋盤(陳萍捐贈)

△大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罐(陳萍捐贈)

想來前些年引起全球收藏界“地震”的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這一件皇家瓷器就拍出了將近三個億的價格,而陳萍的收藏有多值錢就不難想象了。

△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價值2.8億

後來每當有人在陳萍面前談起捐贈古玩的事,她總藉故說自己忘記了,沒什麼可談的。

至於都捐了哪些寶貝,陳萍也說自己一點印象也沒有。但是對於當時的決定,陳萍總是很嚴肅的回答說:“當時是經過深思熟慮,並非一時衝動。”

陳萍在去中國香港定居之後,依然繼續在高端文玩圈裏活躍,尤其是迷上了翡翠玉石。

據說她曾在英國殖民者經營的拍賣行,一週之內連續拿下珍稀單品,其中不乏從圓明園被八國聯軍偷出來的國寶。

這個女人,憑藉強大的財力,在殖民者的眼皮底下,專門“截獲”外國人垂涎的國寶,高價買下寶貴的中國文物,一時間成爲香江風雲人物,“古玩女俠”。

其中有一尊康熙年間的三彩太白尊,當時以70萬港元的天價被陳萍拿下,是那個年代的拍賣品中價格最貴的單品之一

而當香港的報社記者爭相採訪陳萍時,她只是輕描淡寫一句:“對一件東西喜歡了,我就要犯傻,喜歡玉鐲子我就買,你們問那麼多幹嘛?”

據說陳萍旅居香港期間對玉鐲子上了癮,就連睡覺時都把自己最喜歡的玉鐲子放在牀頭,真的是喜愛到難捨難分

1971年,陳萍的丈夫離世,她就一直過着獨身的生活。一有空就和朋友們一起打牌看戲,逛街購物,手裏也彷彿總有用不完的錢,日常生活可以僱人照顧得體體面面。

而有關於收藏國寶的事,她在平日裏依然絕口不提。

隨着歲月的流逝,陳萍越來越感到中國香港雖然越來越繁華,但畢竟不是自己的故鄉,90年代初,陳萍就開始醞釀回上海居住的想法。

陳萍身邊的親友當時勸她,最好還是移民去加拿大比較好,但她依然覺得哪裏都沒有上海好,沒有中國好,因爲落葉終須歸根,在故鄉平平安安的生活最美好,何苦求索於他方。

晚年的陳萍,回到了上海居住,祖業凋敝,家產越來越少,境遇已經和年輕時不能相比。

但她依然活到老,玩到老,又在七旬之齡迷上了紫砂壺收藏,原本計劃收盡江浙最好的100把紫砂壺,但收了二十幾把就沒有餘力繼續了。

後來陳萍還炒過股票,但她只一味加倉,然後就忘了拋出去,不但沒賺到錢,連本也賠光了。

但她依然一笑而過,繼續和一幫有錢的老太太打牌、購物、逛街。

有人建議她,既然現金週轉不過來,可以把手上的收藏賣掉。陳萍卻說:“收藏不能太有功利心,太功利了就藏不住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