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桥又名大石桥,1641年(清崇德六年)建成。此桥是沈阳市现存完整的古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御路,是清代京师(今北京)至盛京(今沈阳)的陆上交通大通道,为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进兵辽西和关内时最早铺筑。清朝定都北京后,成为清帝东巡和运送“御物”所行之路,故称“大御路”,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清四代皇帝16次走过永安桥。

清代之前,沈阳以西有史称“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的“辽泽”地带(古代,辽河流域下游平原形成了许多沼泽,这些面积广阔的沼泽湿地史称为“辽泽”)。因“辽泽”阻碍,自古以来,从沈阳经辽西去中原不得不绕道。向南要绕道辽阳,向北则由今天新民渡过辽河,然后经法库、彰武去辽西。因此,清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下令建永安桥。从此,该桥成为皇太极对明用兵而修筑的大御路上十分重要的桥梁。

永安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宽14.5米。桥两侧各立19根栏柱,上有狮子等石雕,柱间石栏板也都是精美的石雕艺术品。

永安桥通身石雕,两头有一双雌雄对望的大石狮,蹲伏在抱鼓石上。东端的一双,北雄南雌;西端的一双,南雄北雌,雄狮足踏绣球,雌狮前爪抚弄一只仰面幼狮,另一小狮钻其腹下。大狮身后是一对顽皮耍闹的小狮,诸狮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石桥建筑结构坚固,造型壮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