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收藏界,很多著名的收藏家,張伯駒、袁克文、王世襄…這些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她們大多出身名門,

不僅身懷數藝,能文能畫,受過良好的教育。還有過人的收藏眼光,是古玩收藏與鑑賞的大家。

張伯駒背後的女書畫家潘素常有人說,爲人不識張伯駒和潘素,跑遍故宮也枉然。

年輕時張伯駒和潘素舉眼民國,色藝雙絕的名妓不少,亦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唯有潘素一人,憑藉才華逆轉人生。

潘素原名白琴,出生蘇州貴族,其母賢淑聰慧,爲她聘請名師,促其工女紅、習音律、學繪畫。

《臨吳歷雪山圖》十三歲時潘母病逝,繼母王氏心胸狹隘,見她出落得如花似玉,將她賣到上海的妓院。在那裏,她別號潘妃。因通曉音律、擅作畫,她嫣然“活色生香”的代名詞。

煙花柳巷裏,潘妃初遇張伯駒,兩人一見鍾情,幾經輾轉終成眷侶。那一年,潘素20歲,張伯駒37歲。

青年張伯駒婚後,張伯駒發現她的繪畫天分,不僅大加讚賞,更是着力栽培。先後拜師朱德普、汪孟舒、夏仁虎,甚至將家中收藏的諸多名家真跡,拿出來供她學習揣摩。

而潘素則傾盡所有,支持丈夫收藏。有一次張伯駒看上一幅古畫,出手人要價不菲。兩人商量許久未果,張伯駒索性躺倒在地,任她怎麼拉、怎麼哄,就是不起來。束手無策的潘素,只好變賣心愛的細軟首飾,換了買畫錢。

潘素《灕江春晴》爲了不使國寶流失海外,二人幾乎傾家蕩產。潘素賣掉了珠寶,買回西晉陸機《平復帖》。張伯駒賣掉了老宅,買回隋代展子虔《遊春圖》。甚至在自己被綁架時,也堅決不願賣藏品保命。

西晉 陸機 《平復帖》

隋 展子虔 《遊春圖》後來,張伯駒被劃爲“右派”,家中藏物盡數被抄,兩人擠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不得不爲生計發愁。但潘素從未有過半句怨言,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粗茶淡飯也知足。

這樣的兩個人,相互成全,彼此成就。張伯駒曾稱人生有四大愛好:愛文物、愛女人、愛喫喝、愛讀書遇到潘素後,就只剩下愛文物了。臨終前他立下遺囑,將自己用畢生心血,珍藏的諸多稀世名跡,全部留給潘素。而潘素又將這些國之瑰寶,盡數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青花中淡去的民國女藏家陳萍事實上,民國時代的上海,能稱古玩收藏家的女性屈指可數,陳萍當算一個。

在外人看來,任重而道遠的收藏事業,到她這只是爲了“好玩”。買一件瓷器,就像買一件衣服,一瓶香水那樣尋常。“同一花色會買很多,都是一紮一紮的買,當時不當一回事的,現在都以爲是名瓷,不得了!”

明成化青花花卉紋盤 陳萍捐贈年輕時的陳萍光彩照人,她的人生裏包含了門第、財富、美貌和羅曼史…見過她照片的人說,那種濃纖美貌、風情萬種,怕只能留在昔日民國的上海灘了。

作爲舊上海典型的“名媛”,除了愛玩牌、購物、旅遊,她還熱衷收藏古玩、瓷器、唐三彩、玉件、以及書畫。對於值得收藏的美物,一擲千金她也從不在意。

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碗 陳萍捐贈到了1965年,陳萍要隨丈夫去香港定居,而她的收藏像石頭一樣重,既搬不走又不敢放家裏,經過深思熟慮後,她決定將百餘件瓷器,都捐給上海博物館。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紋罐 陳萍捐贈這些捐贈的瓷器,有父親和丈夫的收藏,也有不少是她自己買回來的。作爲上博三位最大宗的瓷器捐贈者之一,她的藏品構成了上博建館之初青花瓷器的基礎。這百餘件青花瓷從選料、制樣、畫器、題款,可謂無一不精,件件頂尖,各個珍貴。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陳萍舊藏通覽陳萍收藏,均爲明代早期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以明代宣德青花爲主,也有永樂、成化等。其中一件宣德青花大盤,被認爲是宣德時期御窯廠,工藝水平高絕的代表作品之一。

明宣德青花繪纏枝蓮紋菱口大盤 陳萍捐贈這類大盤由於尺寸過大,極難成型,故存世極少。在存世的同類器物中,能如此盤之大、之精、之妙者,當屬鳳毛菱角,由此可見陳萍之收藏眼光不俗。

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罐 陳萍捐贈捐贈後的幾十年間,陳萍曾回到上海博物館。由於很多展品沒有註明來源或捐贈者,她只覺得好幾件青花瓷都很眼熟,但不敢認。不過在她看來,想要收藏的東西一定要得到,再好的東西,一旦不是我的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

晚年的陳萍和弟弟奉文堂主人陳淑貞陳淑貞臨終前對好友說:“此生無憾,我曾有輝煌財富,我的手摸過無數珍寶,我的眼鑑賞過藝術的極美。”

作爲香港知名藏家,陳淑貞行事尤爲低調。而說起她的收藏,可謂是極具特色。從近現代書畫到青銅器,高古陶瓷、文房雜項,且品位不凡。其中廣受關注的,還是中國瓷器的收藏。

北宋鈞窯天青釉小碗 奉文堂舊藏與中國瓷器結緣,還得從小時候說起。那時每逢過年過節,她都會跟姐姐去探望外公外婆,而正堂上放的一隻青色大圓盤,總是讓她眼前一亮。外公告訴她,這是明末龍泉清幽水仙盤,至今已400多年的歷史。此後,她對中國陶瓷,有了一種特別的情愫。不僅如此,與童年有關的竹椅、竹雕,也在她的收藏之列。

公元前16世紀-15世紀 青銅獸面紋爵 奉文堂舊藏出於古董生意需要,她收藏青銅器超過三十年,只要看到有價值的藏品就收入囊中,而從器物體型來看,多是以小型物件爲主。靠着風格不一的藏品,她一手創辦了奉文堂。之後又加入東方陶瓷學會,以第一位女性收藏家的身份,成爲第一屆求知雅集的會員,連佳士得都爲她辦專場。

而她的收藏家丈夫何安達,則一手創辦了思源堂。與陳淑貞喜歡收藏小型器物不同,何安達喜歡收藏稍大的銅器,二人收藏獨立、各領風騷。

何安達雖然在收藏上偏愛不同,但在生活中他們相愛相守。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陳淑貞心裏最珍貴的,不是奉文堂的藏品,而是她擁有的愛。

這些民國女收藏家,曾經歷時代的變革,於亂世中守住本心,用一腔深情擁抱藝術,將歷史留存的器物,保存至今,永久流傳。博雅藝術財富舉辦全球藝術之旅,培養客人的藝術體驗能力,更爲他們建立管理藝術品收藏,爲資產升值及傳承提供戰略性指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