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王朝在首都的選址上都不盡相同,都是選在地理位置居中且經濟發達的地區,因此,兜兜轉轉總是離不開那幾個城市——西安、南京、洛陽、北京,同時這四座城市也是被史學界公認的“中國四大古都。”


1982年,譚其驤發表了《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首都》,譚其驤在文中指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作爲一統政權和地方政權的首都城市有很多,可以分爲三類

1、 連續作爲幾個王朝首都的長安、洛陽和北京。

2、 雖作爲首都但時間較短的開封、南京。

3、 還有作爲較大的地區政權首都的杭州。


不久後,譚其驤又提議安陽替換鄴成爲“新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說。2004年11月,中國古都學會一致認定鄭州爲中國第八大古都,於是七大古都就變成了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定都伊犁,中國就可稱霸亞洲?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人曾提議將中國的首都定爲新疆伊犁,這是爲何?要知道,就是在如今,伊犁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好像都沒有成爲首都的資質,因此,你們可能會認爲提出這種想法的人是個“瘋子”。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句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呢,孫中山先生作爲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家,自然不會信口開河,那麼他爲何要提出定都伊犁呢?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與衆人商討中華民國的首都選址,最終,他集思廣益得出結論“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在孫中山先生看來,如果僅爲自身安全考慮,首都定在武昌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想趕走入侵者,首都就應該建在國土中央的西安;但若是將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將首都定在亞洲中央的新疆伊犁,中國便可能稱霸亞洲!

當時的伊犁似乎符合作爲首都的必要條件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首都的選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總結起來可分爲以下三點:

1、 經濟發達、富饒的地區

2、 有着便利的交通,全國居中的地理位置

3、 可攻可守,佔據地利條件

如此劃分,新疆伊犁似乎三點全佔。首先是經濟,伊犁在當時也可謂是繁華,據史料記載,當時的伊犁“商鋪林立,百貨雲屯,市肆極稱繁華”,素有“小北京”的美譽,因此也被譽爲新疆第一大城!


其次,北京、南京等古都雖在中國的中心,但相比於整個亞洲,“中國八大古都”位置實在偏僻,都在東亞邊緣地帶,唯有伊犁位於中亞一帶。

心越大,世界纔會越大

最後則是地理位置,當時的中國北有強敵,東部沿海又常常成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登陸地,只有西部地區最爲安全,只要稍作開放,西部地區未必不能發展,這個觀點與左宗棠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據《左宗棠傳》所載:“中國的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


因此,若是定都伊犁,中國日後也好稱霸亞洲!古文有云:“非常之原, 黎民懼之, 及其成功,天下晏然。”儘管孫中山先生“定都伊犁”的想法並未實現,但這無疑是一位膽大前衛的革命家偉大的設想,也在向我們闡述着一個道理——心越大,世界纔會越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