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Anya来说,Emma是一个“非正统的主角”——她被宠坏,一味地沉浸在自我导演的好戏中,在影片的前半段几乎没有观众会喜欢这样一个女主角,这是一个既让人想去批判,又让人想去拥抱的角色。而对Anya自己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一次出演,在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她甚至哭了好几个小时——故事里她不仅被绑架、被囚禁,更有着很大的童年阴影(被叔叔侵犯),“任何人都不应该忍受这样的状况,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他们可以占有女性的身体,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身体的所有者,没有你的允许,不应该有人可以触摸你。

现身Miu Miu秋冬秀场,精致的如同人间芭比(这金发和细腰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张真的不知道是画中人走了出来,还是镜中的她变成了画……

就连一堆马卡龙色的蝴蝶结堆在身上也能很好看(这条Celia Kritharioti的裙子换个人穿也许会灾难……),这春风拂面的感觉强烈地激励着自己赶紧在盛夏来临之前多掉些肉。

这个女孩就是Anya Taylor-Joy,被Kate Moss的经纪人一眼相中、简·奥斯汀经典作品《爱玛》2020新版的女主角、即将年满24岁的美少女。

踏青好时节不能外出本是郁闷,但却在这部《爱玛》里找到了满满春意——糖果色的服装、眼花缭乱的配饰小物,完全是用淡粉、薄荷绿、明黄、湖蓝打造的古典秀场。

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画面构图,都做到了极致的赏心悦目,清新而不甜腻,甚至有点Wes Anderson的感觉。随手一截,剧照都美到可以做iPad和电脑的壁纸。

此前,《爱玛》最广为人知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96年Gwyneth Paltrow主演的版本;一个是1995年的现代改编版《独领风骚》(Clueless),成为了时髦少女们最不可错过的教科书。

这次的新版《爱玛》像是过去两版的结合——女主角Emma成了19世纪摄政时代的“时尚宠儿”,她是身份尊贵的富家小姐,大胆而多变的服装色彩是她展示财富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就如同她自信外放的性格。

这个时期的女装本身就很有特点——受强调个性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再一味追求曲线,腰线一直上移,整体呈现出钟形的轮廓,所以不像那些繁复庞大的蓬裙,即便是放在当下,也依然有很强的日常感。

脖颈的曲线和装饰成了时髦的加分项,各式各样的短项链,链坠基本都在锁骨处,这种样式和长度是整个乔治亚时代都十分常见的,同样也适用于当下——如果Gucci的秀场上出现这样的项链你绝对不会意外。

日常戴的项链很纤细,链坠也比较小巧,但如果是在舞会上,或者与心上人见面的时候,会换成更隆重的红宝石项链。

这条乍一看很普通的红珊瑚项链其实是摄政时期的贵妇们才能佩戴的,珊瑚过去曾被视为有着护身符作用的珠宝,深红色珊瑚更是极为稀有和名贵。

在颈部做文章,不仅仅是戴项链,还有印花丝巾、更为小巧日常的拉夫领、蕾丝硬纱choker……颈部够长的姑娘们,赶紧get起来~

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英国女人直到今天也必不可少的一样配饰就是帽子(英国王室每次办活动都像是一次帽子大赛),摄政时期的女帽以花卉为主要装饰,羽毛和绸缎也十分常见。

过于夸张庞大的羽毛款式看看就可以了,但丝带装饰的草帽和丝绒贝雷帽则是完全可以在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提升整体造型的利器。

以及,Emma为了保证第二天头发的卷曲,会用一个个白色布带固定发辫,连睡前造型都这么好看,这只能说这部戏在服装造型的美感上真是下足了功夫。

至于剧情和角色方面,Emma不算是简·奥斯汀作品里很受欢迎或者说讨喜的角色——她太过于自我,对别人的感情指手画脚,偏执且不成熟,甚至有些专横……但这也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谁的身上没有一点Emma的影子呢?谁的身边没有过Emma这样的朋友呢?

同时,这也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女性主义角色,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就有着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有自己明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并且也希望身边的人得到爱情和幸福,尽管方式方法有问题,但在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最终得以成长,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美版Vogue还专门为这部戏拍了一组大片,男女主角穿的都是片中服装,Anya Taylor-Joy自己是这么形容的:“就像在一个巨大的纸杯蛋糕里游泳”,而这样童话般的美梦,又有哪个少女不喜爱。

上个月影片上映前,Anna Wintour还主持了特别放映活动,并评价影片为“浪漫,美丽且妙趣横生”,原本还觉得又一次的改编真的有必要吗?但是看完之后疑虑全部消失了。

而Anya本人与这部电影的相遇,也可以说是极具戏剧色彩的——一个专门以演恐怖片出名的女演员,突然要演一部喜剧?这也太颠覆了。

“我一直很喜欢扮演一些有点疯狂的人,对别人来说有些难理解,但这是我能够感受到自由的地方。”对Anya来说,Emma是一个“非正统的主角”——她被宠坏,一味地沉浸在自我导演的好戏中,在影片的前半段几乎没有观众会喜欢这样一个女主角,这是一个既让人想去批判,又让人想去拥抱的角色。

事实上,Anya自己也是一个“非正统主角”,她没有多么显赫的家世背景,更经历了极为痛苦的校园生活,她的成长史,也格外地有故事——父亲是阿根廷苏格兰混血,母亲是非裔西班牙英格兰混血,在迈阿密出生后不久,全家就搬到了阿根廷,又在Anya六岁的时候因为阿根廷时局不稳搬到了伦敦……所以Anya是一个有着三国国籍、会说西班牙语和英语(且她的英音比美国演员地道很多)的女孩。

她从小就不怎么睡觉,7岁的时候就开始失眠,至今也是觉很少(大概有才华的人都这样),但也因此多了很多写作读书的时间,并爱上了戏剧。

进入英国女王门学校(Queen’s Gate)后,她在历史、古典文学和戏剧方面一直表现出色,还拿过奖,但却没能逃得过校园霸凌——她常常被锁在储物柜里,被禁止进入教室,她的同学在Facebook上tag她的时候用的是一条鱼,“我的眼睛真的离得很远,所以一直在被欺负,我不是躲在厕所哭,就是趴在书上哭。”

“人需要社交,当人不被接受的时候,就会过得很糟糕,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这甚至影响到了Anya的精神健康,让她的焦虑症发作。

16岁那年,Anya离开了学校,也迎来了一次意外的转机——她去Harrods百货逛街,在街上莫名被一辆车尾随,她觉得自己被跟踪了于是抱起狗狗就跑,结果车里的人探出头大喊:“如果不停下来,你会后悔的!”Anya停下来,然后一个女人从车里走出来,她就是Sarah Doukas,发掘并打造了Kate Moss和Cara Delevingne模特生涯的传奇经纪人。她给了Anya自己的名片,约她第二天和父母一起见面,并给了她一个忠告,“再有车上的人让你停下的时候,千万别停下。”于是,Anya的演艺之路就这么开始了。

2015年,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主演电影——《女巫》。年轻导演处女作+年轻主演处女作+恐怖题材,看卖相感觉不大会有什么好结果,谁知影片备受影评人好评,堪称年度最佳恐怖电影,甚至入围了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Anya饰演的大女儿从被家人怀疑猜忌、无助苦闷的压抑,到最后献出灵魂的释放,角色变化的张力极大,最终以不似新人的老道表演被哥谭独立电影奖评为了年度突破演员。Anya一炮而红,这是她完全没有想到的——试镜的时候,她甚至忘光了台词,但是由于故事太吸引她,她直接跟导演说:“我真的不记得台词了,我现在不知所措,你还想让我再试下去吗?”结果她拿到了这个角色,还出色地完成了表演。

2016年,沙马兰指导、一美主演的惊悚片《分裂》成为年度票房黑马,而Anya饰演的女主角也再次凭借同一类型的作品惊艳了观众。

而对Anya自己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一次出演,在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她甚至哭了好几个小时——故事里她不仅被绑架、被囚禁,更有着很大的童年阴影(被叔叔侵犯),“任何人都不应该忍受这样的状况,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他们可以占有女性的身体,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身体的所有者,没有你的允许,不应该有人可以触摸你。社会上总是有很多人认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女孩就被污染了,但这从来都不该是你的错,而是施虐者的错。”

这样的痛苦,对女孩们来说并不陌生。最近沸沸扬扬的韩国“N号房”事件,那些男人歧视、利用、羞辱女性的身体,并且悄无声息地暗藏在网络背后,这样的现实比电影还要魔幻。平时总有人说女权太过张扬,但事实是,在我们真正迎来男女平等的那一天之前、在女性真的可以替自己做主之前,我们永远不该停止发声。

两部恐怖元素包裹下反映女性困境的影片,让Anya毫无疑问成为了年轻女演员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2017年,刚满21岁的她就登上了W magazine的封面,内文更是用“Hollywood’s Favorite New Scream Queen(好莱坞最爱的新尖叫女王)”来形容她:

并且整组大片全是高定,Chanel、Giambattista Valli、Dior、Armani Privé、Givenchy、Elie Saab……不仅是银幕新宠,也成了时尚圈的缪斯。

这之后,她又接连出演《马柔本宅秘事》《微缩屋工匠》和《分裂》续作《玻璃先生》三部惊悚片,成了名副其实的“惊悚专业户”。

正是在越来越多的表演和拍摄过程中,她不再对自己的长相自卑——宽眼距本就是时尚圈很吃香的外表,而在大银幕上,同样需要具有辨识度的美,而非千篇一律。现在,Anya已经能开着玩笑说:“如果你想让我接到球,记得要往我头的旁边丢,别往中间,不然我看不到。”

如今她是无数杂志的封面女郎,是走上Met Gala红毯美丽女孩,是既可现代又可古典的气质多变的女演员,她曾因为“长得不一样”而被歧视,但最终以这样的“不一样”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像Anya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奶牛”超模Winnie Harlow,从小就患有白癜风,她面对的是不断的排挤和孤立,一次次转学,最后辍学。但是参加《全美超模》让她一举成名,那些白色斑点不再是令她自卑的存在,而是她无可替代的特点。

Lady Gaga,高中时她因为“大鼻子”而被同学取笑,甚至有人直接称呼她“sh*t”,这让她很长时间以来都活在自卑中,用浓妆遮盖自己。后来,伴随着《Joanne》专辑的发布,她回归了自然原始的自我,也走出了情绪和精神上的低谷。

Kristen Bell,看过《绯闻女孩》《冰雪奇缘》的人都会爱上她的声音,让她一举成名的《美眉校探》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青春剧经典,但她由于自己155cm的身高,长期被自卑困扰。

但是美国前第一夫人Eleanor Roosevelt的一句话拯救了她:“未经你的许可,没人可以让你自卑。”(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

这也是适用于所有女孩们的一句话。

请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异于常人”而否定自己,不要接受他人因此对你的恶言,不要忍受他人对你的身体、相貌的指责、审视,要知道,你的每一点不同都是你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最好的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