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國寶自然不用說,一百多萬件,個個分量都很重,但是即使國寶再珍貴,沒有伯樂去識別他,依舊體現不出它的價值來。比如現在故宮展出的宋徽宗《聽琴圖》、南宋馬麟的《層疊冰綃圖》都是從垃圾堆裏撿回來的。所以識別國寶,並做好保護非常重要的。今天給大家介紹這麼一位故宮的伯樂朱家溍,他從1925年進入故宮,長期進行文物的鑑別,他淵博的學識,任何假古董,經過他的火眼金睛,都會露陷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朱家溍的家世

朱家溍出身名門,爲朱熹的二十五世孫,祖上在咸豐年間做過大學士,當過皇族子弟的老師。他的父親朱文鈞,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文物收藏家,當故宮博物院成立之時,他就被聘請去擔任鑑定專家,負責鑑定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在當時,文物鑑定完全憑感覺,北平琉璃廠的古玩鋪的掌櫃們雖然有很多經驗,但文史知識不夠。真正有鑑賞水平的,還是像朱文鈞這樣的兼具文人素養的收藏家。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朱家溍


因此朱家溍從十幾歲起,就跟隨父親接觸古董。對他來說,古畫卷軸如何打開,如何保護,青銅器和玉器如何拿起放下,他都輕車熟路。在家庭的薰陶下,他打小就具備這些基礎素養。

等到民國成立故宮博物院的時候,他發現很多文物跟他們家的收藏很相似,有些以前就是他們家的私藏,比如蔡襄的《自書詩卷》,他們家的收藏多有名,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故事就可以發現。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自書詩卷》


蔡襄的《自書詩卷》被他們家的一個僕人偷了出去,打算賣給古玩店。掌櫃的一眼就認出了是朱家的東西,就以很低的價格要買下來,僕人開始不同意,當掌櫃威脅他要報官後,還是從了。於是古玩鋪老闆把《自書詩卷》送回朱家,得到1000塊銀元的酬勞。可見朱家當時在收藏界的地位。

故宮文物史

我們現在都認爲故宮文物肯定在故宮,其實故宮很多文物是後來大家一起捐獻的,比如剛纔說的《自書詩卷》是朱家捐獻給博物院的,因此故宮裏有很多假文物。在博物院成立之後,故宮會按照目錄,分批次定期送給朱家溍的父親審定。雖然文物有假的,但是假文物也是分等級的,比如北宋畫家李公麟的《免冑圖》,雖然後來鑑定是假的,但是也是出自古代高明畫家之手,因此這類文物也是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免冑圖》


朱家溍對文物的鑑定也有他的一套方法,比如:先看器物,再從器物出發去找文獻;然後,根據文獻上的描述,回來印證器物,要經過反反覆覆的幾個來回。既要向別人求教,又不能迷信別人看到的,要自己發現別人沒發現的,或是將別人沒有講透的細節寫錄下來。

朱家溍閱讀文物相關的書籍不能僅限於文物鑑定方面的,還要研究當時的歷史。反過來,文物的鑑定可以填補歷史的空白。朱家溍通過閱讀大量歷史檔案,但是他不會用專業教條來評價文物,比如70年代,紅學界發現了一批關於曹雪芹的文字材料和文物,朱家溍閱覽以後只說了一句,全是假的。如果看那個箱子,確實是清朝中期的,但是文字的手跡卻有漢碑、魏碑的筆法,這種筆法要到乾隆朝以後纔出現,可見他學識的淵博。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朱家溍闢謠

剛纔講到老爺子對故宮的貢獻,朱家溍他還是自媒體高手,喜歡闢謠那些清代野史。比如我們在宮廷劇裏看到的,皇帝要臨幸某個嬪妃的時候,會脫光了衣服,用被子給裹着,送進皇帝寢宮。朱家溍闢謠說,不僅僅清朝沒有這種制度,以前的朝代也沒有這樣的制度。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還有很多人認爲曹雪芹被抄家,是因爲他家爲漢人,清朝只有謀反罪名纔會抄家,因此量刑過重。朱家溍認爲,曹家是包衣,是替皇帝採購的,在清朝這個部分是皇帝私有財產。因此曹家抄家不過是資產回籠,即使被抄了以後也沒有給他們家治罪,後來依舊當差。

還有關於李蓮英的,認爲他成爲慈禧身邊紅人的時候,大肆賣官斂財。朱家溍認爲,慈禧以英明自居,最不能容忍大權旁落,只要李蓮英敢向慈禧提出某個大臣的任用問題,就會被立刻被革職。實際上,這些官員給李蓮英送錢時,實際上都是經過授意的,最後落到慈禧那裏。

故宮裏的那些國寶,要不是他這個伯樂,後果很難想象


朱家溍不僅僅是捐獻文物的貢獻,在故宮博物院剛開始展覽的時候,很多傢俱與古董都是雜亂的擺在一起,誰也說不清這些文物是什麼名字以及來歷。到了1930年,經過朱家溍等專家整理,開闢了陳列室,定期更換展品,按照各個宮殿的名稱、功能和陳設,都有區別,做到整體的協調統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