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福州老臺江的上下杭路及周邊巷弄來一次掃街拍攝是去年十月就訂下的計劃,卻直到2011年纔有時間完成,根據去年8月版的《家園》雜誌中的“散步福州”欄目的推薦,我制定如下路線:從荔枝弄出發,途經金魚裏--青年橫路--後洋裏--安樂鋪--三通路--三通橋--星安橋--下杭路--隆平路--上杭路--八一七路,本次街拍收穫了很多照片,很多驚喜,再一次感受到老臺江的魅力。此地的老建築,它們背後是有故事的。

永德會館

位於福州夏行路,張振軍宗祠對面的永德行會有着悠久的歷史,中西融合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福州永德會館建於清代永正時期。光緒是在1920年重建和重建的。這兩座建築都是由榮上港兩縣籌建的。。

現永德會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近現代優秀建築。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224平方米,一、二層高度各4.5米,西式建築元素居多。第三層歇山頂,層高5.5米,面積400多平方米,純屬清代古建築,系民國20年重建時將清代福州會館建築中的廳堂部分依原樣搬建在頂層,形成中國傳統建築與仿西洋建築疊加的獨特風格。大門門額嵌大理石刻鎦金牌匾,榜書“永德會館”。上世紀末,臺江區房管局又將會館房屋租給福州市清輝文化工藝廠,使用面積2200多平方米,用途是廠房、倉庫,租賃期15年。

理髮店

進入民國時期,福州理髮店有三百餘家,分城內與南臺兩幫。其中“冠魁”理髮店是老字號,名聞遐邇。晚清時由吳蕃茹開業於下杭路星安橋下。後其子吳仕良移業在隆平路的馬祖道。父子兩代十分重視店容裝飾:門前擺放一個藍、白、紅相間三色組成的圓形旋轉筒,配上“冠蓋如雲,大魁天下”的吉祥對聯,以招徠顧客。

中平旅社

臺江當年就是一個繁華熱鬧的碼頭,街邊照例開着很多客棧,中平路65號的中平旅社就是其中之一,“中平旅社”四個大字鑲嵌在旅店門框上,雖經多年風吹雨淋,但這個“金字招牌”光芒仍然不減當年。如今,除了招牌外,這個旅社已經停業。推開老旅店粗重厚實的大門,任何一個角落都散落着若干年前遺留下的故事。

中平旅社紅極一時後,漸漸被歲月湮沒。中平旅社隸屬福州市一個國營單位,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該公司無力修整中平旅社,員工家屬林大姐就成了中平旅社的老闆兼安全管理員。前寬敞的大廳被隔壁的快餐店佔據,直到中午和晚上,纔有幾個零星的客人來裏面喫飯。。。

陳文龍紀念館

南宋莆田陳文龍是南宋後期的狀元、丞相。陳文龍作爲水上航行安全的庇護神受到從事水上商品運輸貿易的商賈和長期久住閩江下游兩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陳文龍的尚書廟數百年來香火旺盛,經久不衰。現在,福州新建的陳文龍廟、堂已達十餘座之多。因陳文龍被敕封爲“水部尚書”,所以,福州人通稱這些廟宇爲“尚書廟”。陳文龍也被民衆稱爲“尚書公”。陳文龍進入了福建民間信仰的神祗行列,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