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企業再迎政策春風, 上證所科創板建設提上日程)

在昨日進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證監會隨後對科創板的定位、改革方向和把握節奏都做了進一步解釋。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爲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已有授權,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有充分的法律依據。近幾年來,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資本市場和相應的制度建設爲註冊制試點創造了相應條件。”證監會負責人稱,接下來將和上證所抓緊完善科創板的相關制度規則安排,特別是借鑑國際成功經驗,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試點的力度和節奏。同時,繼續推動長期增量資金入市,嚴厲打擊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爲,強化中介機構責任,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上證所方面則表示,將積極研究制訂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方案,向市場徵求意見並履行報批程序後實施。科創板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並在該板塊內進行註冊制試點。通過發行、交易、退市、投資者適當性、證券公司資本約束等新制度以及引入中長期資金等配套措施,增量試點、循序漸進,新增資金與試點進展同步匹配,“積極穩妥推進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順利落地。”

在上證所設立科創板的決定,實際上並不令市場意外。早在2013年,上證所就啓動過針對戰略新興產業板的研究和籌備工作。推進工作此後雖出現調整,但監管層也多次強調,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是國家既定的戰略方針,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肯定還會不斷加大。

加快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支持創新型企業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制度建設的這一方向其實始終沒有改變。近幾年,上證所持續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力度,加快股權和債券融資創新。就在上月,上海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在公開場合還透露,將推動上證所進一步設立專門面向科技創新企業的板塊或者服務平臺,支持更多科創型企業上市,走綠色通道。

對於上證所科創板的具體進度,5日下午,證監會與上證所方面也齊齊發聲,表示科創板將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會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做出更爲妥善的差異化安排,增強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下一步,證監會將和上證所抓緊完善相關制度規則安排,把握好試點的力度和節奏。

制度建設不減速

設立針對新興產業公司的專門板塊,並不是首次被提及。

早在2014年兩會期間,上證所原理事長桂敏傑就表示,計劃在交易所內部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而公開信息顯示,上證所的相關研究和籌備工作,自前一年就已開始啓動。籌備工作此後也一路推進,至2015年7月時,《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但上證所戰略新興產業板的首次嘗試,卻在2016年暫歇。根據證監會意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刪除“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的內容。

這一舉動背後,是戰略新興產業板就此停擺還是另有安排,市場一直高度關注。2016年3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具體問題,還要做深入研究論證。對於尚在研究中的具體工作,沒有必要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鄧舸當時還強調,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是國家既定的戰略方針。證監會始終重視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隨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肯定還會不斷加大。

但與此同時,上證所對於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創新,並未有所降低或放緩。

在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上證所副總經理劉紹統介紹,交易所近年來一直在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方面,致力於服務上海科創中心的整體建設。戰略新興產業的企業上市加速增長,佔比不斷提升;交易所也支持成長期的科技創新企業發起債券融資,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此外,上證所加強與各個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自主創新試驗區、雙創基地這些科技創新集聚區域的合作,來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於科技企業的發展。

就在今年10月,上海自貿區與科創中心聯動建設論壇舉行。上海市金融辦金融合作處處長崔遠見在會上表示,上海未來將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創新,爲科技企業發展提供投融資服務。其中就包括,推動上證所進一步設立專門面向科技創新企業的板塊或者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股交中心的科創板,讓科創板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支持更多科創型企業上市,走綠色通道。

金融創新成效顯

政策的推動,對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助力明顯。

近幾年,上證所不斷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力度,加快股權和債券融資創新。與之呼應的是,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在滬市公司中的整體表現極爲搶眼。

截至今年上半年,滬市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要求,整體業績實現較快增長。中報顯示,滬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加11%;淨利潤1.6萬億元,同比增加14%,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實現雙增長。

其中,一批先進製造、科技創新、新興服務和消費公司業績呈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滬市專用設備製造業實現淨利潤95億元,同比增加5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淨利潤100億元,同比增加2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淨利潤83億元,同比增加36%。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中國雙創、科技、新經濟企業來說,需要一個與之發展相適應的國內資本市場板塊;而從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來看,也需要不斷提高競爭力、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通過增量改革,還可以彌補創業板和新三板現有的一些缺陷。”付立春表示,創業板目前仍使用審覈制,很多上述雙創新經濟企業仍難以上市。新三板的企業數量龐大,但二級市場交易不活躍,定價功能薄弱。科創板的設立,難免對新三板與創業板構成一定衝擊,某些環節形成重疊和競爭關係,但各體系又都會形成自己的特點和核心競爭力。未來,各板塊加大改革和創新,更好服務企業,才能最終形成良性競爭、更具活力的資本市場格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