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第一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高三學生胡詩成,在2019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上獲得了能源化學組一等獎和學科最佳獎。”去年參加首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華東師大二附中學生樊悅陽,今年赴世界頂尖實驗室追尋自己的科學夢想。

15歲少女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課題是《菲波那契數列如貝祖數的估計》,網友:研究名字都聽不懂

科學大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對有志於踏上科研道路的青少年可能產生巨大觸動。

連續兩屆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都有這樣一個特別環節:讓上海中學生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對話。去年,有10位“小小科學家”零距離接觸了他們各自仰慕的“大神”,今年又有12名中學生有幸參與其中。昨天,這些幸運的中學生與來自全球的100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和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展開了一場“桌布對話”。

一年前,科學大師們的建議他們還記得嗎?一年後,他們的“科學夢”還在延續嗎?在昨天的論壇現場,記者與這羣中學生展開了一場對話。

相差52歲的孩子和爺爺,聊起了費曼物理學

今年再次獲得與全球“最強大腦”面對面的機會,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學生樓聖德感覺自己幸運極了。去年此時,他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報名參加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沒想到成功入選。當得知有機會與李政道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弗蘭克·維爾澤克等物理學家見面時,他更是興奮地把這位大咖級偶像的論文看了個遍。

“論文還是挺難看懂的,”樓聖德說,“因爲他研究的是天體物理學,而我對物理實驗和物理現象比較感興趣,但大師的研究思路還是給了我不少啓發。比如他說,數學是通往自然科學領域的語言。”

因爲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一大一小兩位年齡差距52歲的物理學家和愛好者,旁若無人地聊起了費曼物理學。今年再次遇到維爾澤克,樓聖德又有新的想法告訴他。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楊鴻嘉原本一直覺得,要儘早確立自己的專業方向。可在去年的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告訴他,不用那麼早就決定未來的自己要幹什麼。“在打基礎的階段,不妨多接觸各領域的知識,許多科學家都是到了研究生階段才真正確定了自己要走的方向。”這句話一直影響着楊鴻嘉,也激勵着他今年再次來到論壇,汲取大師們的智慧火花。

15歲少女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課題是《菲波那契數列如貝祖數的估計》,網友:研究名字都聽不懂

“參加頂尖科學家論壇,更堅定了我的科研之路,也讓我第一次知道諾獎得主原來這麼平易近人。”去年參加首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華東師大二附中學生樊悅陽,今年赴世界頂尖實驗室追尋自己的科學夢想。據他觀察,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在獲得包括諾獎在內的各項科學大獎之後,並沒有什麼變化,這份從容,極大鼓舞着樊悅陽在科研道路上踏實走好每一步。

科研讓他們學會了表達、溝通與合作

與科學大咖對話緊張嗎?孩子們的回答出人意料:“哦,一點也不,我很期待。”原來,不緊張是源於上海已經形成了一套“未來科學家”培養模式,與科學家面對面,這些孩子已習以爲常。

今年第一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高三學生胡詩成,在2019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上獲得了能源化學組一等獎和學科最佳獎。這一大賽又被稱爲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小諾貝爾獎”,按照慣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將以胡詩成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同時,胡詩成還將受邀參加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年科學研討會,並出席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15歲少女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課題是《菲波那契數列如貝祖數的估計》,網友:研究名字都聽不懂

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歸來,楊鴻嘉繼續參與了上海市科協“英才計劃”的培養,在上海交大生命學院張大兵教授、許傑副研究員的指導下,他發現葡萄籽中的花青素、茶葉中的茶多酚以及維生素C等,對於水稻抵禦重金屬污染有很大幫助。

誰能想到,論壇上侃侃而談的樓聖德曾是一名靦腆羞澀、不善於言談的孩子,如今他累積參與的課題已達38個,其中8個是獨立完成的。“科學研究讓我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每次組隊課題完成時,他總是認真傾聽,找出每個人計劃中的長板和短板,以自己的邏輯將其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很喜歡聽他分析問題,他也慢慢對錶達有了自信。

如今,他和去年一起參加論壇的其他幾位“小小科學家”成了好朋友,如果課題遇到了困難,也會相互切磋、互相請教。

科研之路怎麼走,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

因爲從小就嶄露出科學研究的特長,楊鴻嘉常被周圍的人問起是否有衝擊諾獎的夢想,但他認爲,獲獎並不是科學家需要考慮的事,相比之下,取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更加重要。

談方琳是去年參加論壇年齡最小的學生,那時,她還在延安初級中學讀初三。今年,她順利考取了心儀已久的華東師大二附中,15歲的她仍然是現場年齡最小的。她說,現在感興趣的課題有幾個,一個是希望沿着以前的課題《菲波那契數列如貝祖數的估計》,研究推廣的菲波那契數列及其應用。另一個是希望找到雅可比多項式與結式之間的恆等式關係,要麼利用計算機程序來尋找,要麼是找出好的算法,問題有很大的難度,但是個很重要很有意思的數學課題。

與科學大咖面對面的交流激發了她的研究興趣,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但她仍會在課餘堅持做些數學方面的小研究。

出國留學,曾是許多未來科學之星的選擇,但樓聖德堅定地表示,他想留在國內,踏踏實實鑽研某個感興趣的領域。他夢想中的學校是中國科技大學或者上海科技大學。最近,受創新創業氛圍的影響,他甚至在考慮未來如何將研究成果進行轉化,讓科技造福於更多人。

“中國科技在不斷進步,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站上世界舞臺,影響和改變人類未來。”他說。

攝影:邢千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