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首例!经皮导管肺动脉瓣成功置换国产人工生物瓣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心脏外科一病区,冯德广心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为一位先天性法洛氏三联征心脏病矫治术后14年的患者,成功植入带支架的人工生物肺动脉瓣。这在河南省尚属首例,全国第三例。

团队商讨治疗方案

来自宁陵县的患者王某某,今年24岁。据他父亲介绍,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咳嗽闷气,与小朋友们一块玩耍、摔跤的时候没有劲儿,八岁上学还比较聪明,学习成绩还不错,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四岁那年因为咳嗽闷气,加上感冒,在当地卫生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以后咳嗽闷气逐渐加重。2004年到县医院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后,到省级大医院诊治。检查发现,肺动脉瓣狭窄、房缺、右心肥大,符合法洛氏三联征。医生为他做了矫治手术。两年以后,症状再发,咳嗽闷气的症状再次出现且呈逐渐加重之势。

据冯德广介绍,这种先天性畸形矫正术后,由于肺动脉瓣及右心室流出道再发出现钙化狭窄返流及肺动脉血流异常等导致患者反复出现右心室功能衰竭,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王某某今年24岁了,还是经常咳嗽胸闷,不能正常活动,但是之前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他的父亲也很着急,从乡邻那里打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冯德广主任。冯主任心外科团队认真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因为做过一次心脏手术,患者同时合并多发肺大泡及支气管扩张,重度肺通气功能降低以及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肝大水肿,心功能Ⅳ级,再次开胸做心脏手术是不可能的。采用介入的方法更换肺动脉瓣膜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据冯德广介绍,现在介入治疗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是常规的手术了。但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在河南省还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

冯德广心外科团队针对患者的病情、检查资料,从手术操作、术中的注意事项到人工生物瓣膜大小的选择进行了认真的、仔细的研究。手术前的几天,他们还多次进行了手术的模拟演练,以确保手术顺利成功。

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在手术室麻醉科及超声科的大力配合下,为患者进行了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只在大腿根部,做一个小的切口,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生物肺动脉瓣儿送到合适的位置释放以后,肺动脉瓣儿发挥了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肺功能也能改善。术后第二天病人就下床活动了。患者的父亲说,手术前患者的脸发黑,比较黑。手术以后。脸色正常了,和正常人的脸色一样了。所以非常高兴,对冯教授治疗团队非常感激。

据冯德广介绍,心血管外科这个专业发展越来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脏心血管外科专业,逐渐在走向微创,切口更小,通过导管技术,把原来需要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才能治好的病,通过微创导管介入技术也能实现。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开展。特别是这次我们对这一例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曾经做过开胸矫正手术的心衰患者,通过经皮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手术效果非常好,创伤小,恢复快。特别是对不能常规开展开胸、高风险病人,原来不能治的病,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成功治疗,该手术成功实施使心外科诊治获突破性进展,填补了河南空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郭凯民)

(责任编辑:杨丽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