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中国海军航空兵在战火中诞生。

航空母舰的攻击力和威慑力主要依靠航母上的海军航空兵;无论什么样的行动,对目标实施最终打击完全是由舰载机来完成的。因此,没有海军航空兵的航母,只能是一艘漂浮在海上的平台;而没有航母的海军航空兵,只能是“望洋兴叹”……

1949年4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海军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乡正式成立。当时是华东军区海军,只有国民党军队起义的几艘舰艇。

新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海防是十分薄弱的。面对浩瀚辽阔的海洋,中国海军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但仍然组建了海军航空兵。没有航空母舰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刚刚成立就投入了战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是,战争的硝烟并未散尽。退居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仍据守着从长江口外的舟山、嵊列岛到海南的321个岛屿,控制着东南沿海长达2270海里的海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在扩大侵朝战争的同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竭力支持蒋介石集团利用其海、空优势,封锁和空袭我沿海主要港口、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

面对严峻的局势,1950年8月,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果断决定:必须迅速建立起一支精干顶用的海军航空兵,以有效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领海领空!

建军先建校。1950年10月,在海军聘请的几十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海军航空学校在青岛沧口机场建成。同年10月16日和11月1日,第一期空勤和地勤学员相继开课。海军航空学校的建立,迈出了新中国海空战斗力量建设的第一步。

1952年1月8日,海军正式向中央军委上报了《一九五二年海军空军建设问题》的报告,提出尽快组建海军航空部领导机关和部队,同时还请求从空军抽调几个歼击机师,把沿海一些机场拨给海军、并向苏联购买飞机。但当时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意见认为,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朝鲜战场上正与美国军队打得难解难分。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已经建立了空军,还有没有必要单独建立海军航空兵?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专门请苏联海军航空兵顾问牟兴中将介绍情况,直到8月24日才在海军的报告上批示:拟同意海军所提出的海军的空军建设方针。

周总理批示的报告当天便送到毛泽东案头。

中南海夜深人静,毛泽东凝目沉思。作为领导中华民族刚刚从屈辱中站立起来的毛泽东,早已在构思现代化海防的宏伟蓝图。他当然深知:没有海上制空权,根本就谈不上现代海防。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听取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海军领导关于建立海军航空兵的汇报,并倾注了极大热情。面对案头的报告,这位历史巨人提起饱蘸墨汁的大笔,用力写下“同意”。

毛泽东扔下手中的笔,推开窗户,遥望浩瀚无际的星空,敞开历史巨人的胸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历史就要结束了!

毛泽东有力的笔触,立即拨动了共和国三军的神经:

1952年8月,肖劲光司令员发出命令:宣布海军航空兵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任命顿星云为海军航空兵第一任司令员。

顿星云

与此同时,海军航空兵第一支水鱼雷轰炸机部队--海军航空兵第一师在上海虹桥机场正式组建,主要装备杜-2型轰炸机和拉-9型驱逐机。

1952年8月,在海军航空学校的基础上分建成第一和第二航校。驻山东潍县机场的海军第一航空学校负责培训水鱼雷轰炸机及辅助空勤人员;驻青岛沧口机场的海军第二航空学校负责培训地勤干部和各类初级航空技术人员。歼击机飞行员由空军航校统一培训。从此,海军航空兵需要的各类空、地勤人员有了可靠的来源。

1953年4月,海军航空兵第一支歼击机部队--海军航空兵第二师在浙江宁波机场正式组建。该师主要装备米格-15比斯歼击机。

1954年8月,海军航空兵第一支对空情报部队--海军对空监视第一团在山东青岛正式成立!当时主要靠目视观察遂行任务,随后逐步装备了各型雷达,对空监视部队改为雷达兵部队。

就在我加紧组建海军航空兵的同时,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加紧了对我东南沿海的封锁和控制,上海被炸、福州被炸、驶往我国的远洋货轮被炸、在海上作业的渔船被炸……

1953年7月,国民党空军在大陈岛建立了飞行管制中心,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在东南沿海仍然如入无人之境,肆意骚扰,频频侵犯我浙东沿海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浙东沿海的制空权基本上掌握在国民党空军手里,严重威胁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1954年2月12日,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决定,周恩来召集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萧劲光等开会,研究立即从空军、陆军中抽调空军部队、防空部队和干部,加快支援海军航空兵建设,并要求海军航空兵要“力量前伸”,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实战加快建设步伐。

这实际上是在要求正在组建中的海军航空兵尽快投入战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