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日益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为交通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农民群众有了生活的新奔头。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近年来,各地已探索出了诸多良方,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 | 养护工程 逐步市场化

特约记者 陈晓光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关系着“祖国粮仓”千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黑龙江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满洪波介绍,为了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在落实县(市、区)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拓展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经费和日常养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组织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养护资质评审工作,逐步实行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工程市场化。

为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乡村公路省级养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农村公路养护现场。

特约记者 马猛 摄

黑龙江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省补资金,对县、乡、村级公路分别按每公里1.1万元、7150元和1500元标准给予补助;省级财政在预算中安排乡级公路每公里500元、村级公路每公里300元的奖励资金。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年度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审核下达省补资金的依据。

目前,黑龙江已有49个县(市、区)将农村公路养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其他县(市、区)在预算外均有养护资金投入。到2022年,黑龙江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率将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80%。

各县(市、区)也积极转变养护管理理念,探索创新养护模式。五常市推行农村公路养护与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统一标准和梯次绿化;东宁市、牡丹江市林口县等地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养护公司,实行计量支付,探索养护市场化运营。

绥化市望奎县尝试将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中,由社会资本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及投入,承担项目的总承包施工及交工验收后合同期内运营养护服务工作,政府依据项目建设及养护的绩效评估情况付费,养护期满后,项目的养护工作交由地方政府承担。

以望奎县为典型示范,黑龙江省推进了绥化市青冈县、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哈尔滨市阿城区等地的9个PPP项目,组织实施了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防工程以及大中修等建设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及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实效。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路一体化管养体制,在每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既负责公路养护,又负责路政管理,一所双职能;养护人员兼有养路员和路政协管员双重身份,一岗双责。

福建 | 乡村道专管员选聘挂钩精准扶贫

特约记者 陈妍洁

有农村公路管养任务的县(市、区)全部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1960名乡村道专管员充实基层一线辅助管理;8.8万公里农村公路上了灾毁保险,农村公路管理App省级平台上线运行;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中等路以上里程占比达86.2%……自2017年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出台以来,福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路长已成“标配”,县、乡、村三级路长压实主体责任。福建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分级处置、分级考核,有效落实路长联席会议、动态清单管理、部门联合执法、定期检查通报等制度,切实发挥路长的协调督促功能;乡村道专管员选用与精准扶贫挂钩,优先选聘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仅龙岩市就聘用贫困群众262人,每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福建省永安市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

郑承永 摄

除了队伍建设,养护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福建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筹集、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等规定,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效益,提升养护成效。

2018年起,福建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标准提高到每年每公里县道3万元、乡道1.4万元、村道4000元。2018年,福建省市县三级财政养护资金累计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02%。在此基础上,福建将省级补助资金中的省补增量资金与市、县财政配套到位挂钩,对地方养护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财政资金安排不到位、养护成效差的县(市、区),取消或扣减当年度养护省补增量资金,确保养护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固定科目。

省级层面不断深化改革,各地也积极创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管养体制。龙岩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县道委托公路部门管养,在管理责任主体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县道委托龙岩市公路局管养。南平市顺昌县设立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将交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等六大部门承担的巡查监管职责有机整合,形成“六位一体”生态共治巡查监管机制。永安市清水乡每年每人投入一元用于当地农村公路养护,村民的爱路护路意识显著增强。

内蒙古 | 农牧区公路有所属有所养

本报记者 孟根其其格 文/图

“不准在村道上进行打场晒粮、摆摊设点、堆放杂物、开沟排污等与公路养护无关的作业;不得在村道两侧5米以内新建房屋和其他地面构筑物……”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农村公路沿线随处可见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告示牌,时刻提醒百姓爱路护路的重要性。

为解决农村公路沿线脏乱差问题,敖汉旗委、旗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制定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开展经常性路政宣传,全旗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敖汉旗“四好农村路”示范点,刘家炉—广兴太通乡公路。

敖汉旗重视农村公路后期养护工作,做到路面“零破损”。该旗作为内蒙古最早将乡村公路主体责任向乡村移交的旗县,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当中,实现了每条农村公路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具体的管理单位。为保障管理人员待遇,县乡道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已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建好是前提、管好是保障”,已成为内蒙古各地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共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根据管养分离的原则,成立了地方公路养护队。养护队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通运输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市场化改革效果明显,养护队完成了日常养护、水毁抢修、大中修工程和各类自然灾害抢通工作。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以“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为原则,形成了农村牧区公路管理框架。各旗县都成立了县级公路养护段,苏木(乡镇)建立了乡级养护所,嘎查(村)设置了村级公路议事机构。

截至2018年年底,内蒙古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6.2万公里,乡村公路移交里程达到6.75万公里,乡村两级设置养护机构4462个、管养人员达1.57万人,形成了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还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乡村公路移交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真正让农村牧区公路有所属、有所养,确保到2020年年底,切实构建起“政府主导、责任明确、分级管理、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

江苏 | 管养融入“农村公路+”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通讯员 叶恒鑫 王君睿

今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护路员曹玉霖在巡查中发现,该区两条重要公路交叉口处,因山洪暴发导致涵洞受损,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他立刻拿出手机打开App,把受损路段拍照上传,溧水区交通运输局随即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察,进行临时加固和交通管制,并联系维修单位进行维修,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溧水区交通运输局工程科工作人员翁盼介绍,这是该区实行护路员制度以来,排除的一个较重大的公路安全隐患。今年,南京市创新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和养护思路,全市涉农各区部分街镇试行护路员制度,护路员可通过App快速上报巡查情况,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农村公路问题。这样的创新举措也将于明年在南京市涉农八区全面推广。

“乡村道路以前都是由村里管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后大多变成了沥青路,超限超载车多了起来,路面容易出现破损。为了确保‘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区里建立了‘大建设、大路政、大养护’的管理机制,明确乡村道路以街镇为主体、交通运输部门主管的管养责任体系。”翁盼说,为了弥补路政月查、管养周查频次不足的问题,溧水区晶桥镇还遴选了14人,每人负责10至15公里公路巡查,并配合交警、路政人员做好矛盾协调等工作。

完善机制、创新办法,养好农村公路,不独南京一市,而是江苏全省的实践。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县道县养、乡村道乡养”的运行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厘清省、市、县、乡镇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及村民委员会管理职责,建立农村公路路政群管(协管)网络。在此基础上,江苏推动地方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操作流程,大力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标准化养护技术。

江苏还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融入“农村公路+”模式当中,强化农村公路带动发展的能力,激活农村资源,实现“公路通、百业兴”。江苏以路域环境整治、绿色公路、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重点建立了“农村公路+生态”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生态环境自然和谐;建立了“农村公路+文化”发展模式,以示范引领、品牌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公路文化内涵,注重农村公路与乡韵文化相结合,助推乡风文明提升。

责编/李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