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 12 月 6 日電題:湯加在華集訓羽毛球隊:期待提升球技更要增進友誼

新華社記者譚暢

初冬的湖南益陽奧林匹克公園,寒風冷雨中幾無遊人。走進公園內的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訓練館,瞬間被來自南半球的熱情 " 暖化 "。

" 你想了解什麼,就直接去他面前說‘你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樂意和你交流。" 勞蒂 · 納尼烏莫圖指着訓練場上的 10 多名運動員告訴記者。

湯加羽毛球集訓隊在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訓練場裏互相加油鼓勁,新華社記者孔卉攝

納尼烏莫圖是湯加羽毛球集訓隊的教練兼運動員,多次代表湯加參加國際賽事。11 月下旬,他通過中國的援湯加體育技術援助項目來到益陽,參加爲期 60 天的集訓。

放眼看去,在 6 塊羽毛球場上,中國教練吳靚、陳奕頻繁穿插指導,多名中方管理人員與譯員在一旁協助。湯加運動員或隔網對抗,或聚攏聆聽,神情專注而恭敬。

湯加少年塔尼埃拉 · 恩戈(前)在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訓練場裏訓練(12 月 3 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該項目在湖南的具體負責人李荷蓮感慨:" 我帶過多個國家來華集訓隊,這批運動員可能是基礎最差的,但卻是最懂得感恩的,十分珍惜這次機會。"

" 我們期待通過這次集訓提升隊員們的球技,更重要的是,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湯加羽毛球集訓隊領隊西奧西法 · 馬洛洛介紹,共有 17 名運動員和 3 名教練員來到益陽參加羽毛球集訓。運動員以學生爲主,大部分爲 2000 年以後出生,是湯加國內各年齡段較爲優秀的羽毛球手。

西奧西法 · 馬洛洛(右)在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訓練場裏做記錄(12 月 3 日攝),新華社記者孔卉攝

到達後的第一週,這批在湯加稱得上優秀的運動員,就在 " 羽毛球之鄉 " 益陽遭遇 " 下馬威 "。在與 10 歲左右的中國球員進行的雙打對抗中,湯加隊全敗。

吳靚直言,這批湯加運動員整體羽毛球基礎較差。中國教練組打算從技術動作上對他們進行規範,教一些基本戰術、線路、跑動等內容,再安排比賽提高對抗能力。

湯加少年梅萊 · 凱(右)在接受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教練陳弈的指導(12 月 4 日攝),新華社記者畢明明攝

作爲湯加羽毛球協會祕書長,馬洛洛對兩國在羽毛球訓練上的差距深有感觸:" 湯加有 3500 名左右學生接受過羽毛球訓練,但只是教握拍、發球等基礎知識。到中國才發現,你們之所以取得那麼多冠軍是因爲從小就堅持科學訓練。"

馬洛洛告訴記者,湯加運動員在益陽期間除週六下午和週日全天休息,其餘都是一天兩練,他們在中國教練的科學指導下進步很大。第二週時再與中國小球員比賽,已經有輸有贏。

在益陽市羽毛球運動學校訓練場裏,一箇中國女孩在爲湯加羽毛球集訓隊隊員做示範(12 月 3 日攝),新華社記者孔卉攝

根據援湯加體育技術援助項目安排,湯加百餘名運動員、教練員已經開始在湖南、雲南、四川等地參加羽毛球、網球、游泳、拳擊、射箭等 9 個項目的首期集訓。2020 年 7 月前,還將進行 2 期集訓,時長均爲 60 天。

與英式橄欖球等運動相比,羽毛球在湯加堪稱 " 小衆運動 "。湯加羽毛球隊在國際賽場鮮有勝績,來華集訓隊只有 4 人曾參加過正式國際比賽。

湯加羽毛球集訓隊的兩名隊員在熱身(12 月 3 日攝),新華社記者畢明明攝

馬洛洛表示,回到湯加後,打算將訓練頻次由原來的一週一練提高到一週三練左右,這批運動員能否繼續參加之後的來華集訓將取決於他們回到湯加後能否適應新的訓練方式。

" 他們回國後必須展現出取勝的決心,爲 2019 年太平洋運動會、甚至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做好準備。" 來到羽毛球強國訓練,讓馬洛洛有了憧憬奧運會的勇氣。

編輯:林德韌

簽發:高鵬

版權屬於新華社 未經許可不得轉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