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秦王剧照)

很多朋友都熟悉《史记》里孟尝君逃命的这个故事。他门客三千,各有各的本事。有的高大下,有的低矮挫。高大上的,就瞧不起低矮挫的,像狗盗,必然是被瞧不起的对象。却在紧急关头,偷来狐白裘,救得田文一命。

那么,我们该想了,这个偷儿的本事这么厉害,是不是因为他学狗叫学得特别好呢?

司马迁只用了三个字——夜为狗。

按着我们在古装片里看到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这家伙穿着夜行衣,在漆黑的夜晚,越墙而过,潜入秦宫。宫里路边,点有火烛,巡逻的一批接着一批。他快速跃进,躲入树荫底下。

此时,有个耳尖的侍卫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手一抬,整队人都停了下来,做十分紧张状。狗盗使出绝技,汪,汪汪,汪汪汪……

侍卫们本来正要去一探究竟,听得狗叫,马上释然,互相会心一笑,继续往前巡逻……

(夜行衣剧照)

狗盗就凭着这本事,最终到了宫里,把狐白裘顺了出来。

这样看起来,确实是没毛病的。戏里不都这么演吗?

实际上,大家可小看他了。

他之所以敢到田文那里当食客,绝非仅仅把狗叫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已。

再给大家看个故事,就知道了。

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刖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裤。”

《韩非子》里这件事,讲的是,齐国狗盗的儿子与受了刖刑之人的儿子互相吹牛。

狗盗儿子说,我爸的皮衣与众不同,上面有条尾巴呢。

(孟尝君剧照)

刖刑之人的儿子则说,我爸冬天都不要穿长裤呢——因为脚被砍了。

列位,为何长袍上会有条尾巴呢?

原来,所谓的狗盗,不止是会学狗叫,而是披着袍子,有头有尾,走路的样子要像狗;往那一趴,就是一条癞皮狗……得让一般人分辨不出来才行啊。

所以啊,孟尝君手下的狗盗,其实也是小偷那行的状元。人家这身本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学苦练出来的。

可以说,这些家伙,就是化装术、易容术的高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