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後,劉詠堯又任職各級政治訓練處、南京新生學校的校長。此時,在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學習的劉詠堯恰好被程潛直接編入第一期步兵科。

清末民初,正是天翻地覆的時節,中外各方勢力虎踞龍蟠,整個中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無力的掙扎。其時,爲了繼續未竟的革命,反抗篡權賣國的北洋舊軍閥,國父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失敗後,決定聯共聯俄,進行國民大革命,徹底掃蕩舊軍閥,實現三民主義。


懲於此前護法運動和多次革命的失敗,孫中山和國民黨上層都意識到:組建新式現代化軍隊和培養合格的軍政幹部,絕對是第一要務。隨着中俄之間聯繫的緊密,國民黨開始借鑑蘇俄式的政黨組織模式。隨後,1924年6月16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正式成立。因創校於廣州黃埔,故也稱爲“黃埔軍校”。軍校的一期到六期,正值嚴峻的國民大革命和對日戰備,所培養出的黃埔生大都以實戰爲目標,這批優秀的軍校學員日後成爲了國共兩黨的組織骨幹。但其中一位畢業生,卻顯得格外不同——此人名叫劉詠堯。


1924年建校不久,第一期的招生便開始。此時,在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學習的劉詠堯恰好被程潛直接編入第一期步兵科。但黃埔軍校的《招生簡章》要求,報考者年齡要在18歲以上,25歲以內,但劉詠堯只有15歲,只得特地虛報兩歲才得以入學。雖然劉詠堯是一期生中年齡最小的,但他外儒內秀,機敏過人,從黃埔畢業後,立刻被編入革命軍展開對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戰後,劉詠堯被選派到1925年秋成立的蘇聯中山大學深造。


回國後,正值1929年的第二次北伐結束不久,劉詠堯被任命爲少將主任,不久又升陸軍五十師政治部主任、中央軍校政訓處長,並在隨後加入復興社。就這樣,自1934年以後,劉詠堯的具體工作方向轉爲了軍事研究和政治組織,再未直接參與大規模戰爭。隨後,劉詠堯又任職各級政治訓練處、南京新生學校的校長。抗戰後期,劉詠堯也以優秀的政治工作而由集團軍總司令晉升爲中將職務。


一九四九年底,劉詠堯跟隨顧祝同前往臺灣。到臺之後,因組織政府機構遷臺有功,劉詠堯受蔣介石的器重而得以謀得一份安穩的中央閒職。但是劉詠堯的胞侄劉國毅,因於1950年時跟隨程潛涉及到了叛亂案而遭判死刑。這一樁事也牽涉到了劉詠堯,被限制人身自由達一年6個月。一生平淡後,老人於1998年8月21日,病逝於臺北空軍總醫院。


說到這裏,也許他的生平也並未有什麼出彩之處。但要說到他的孫女,大家就該驚訝了。她就是歌手劉若英。據劉若英回憶,和藹的爺爺對自己是很愛護的,但在教她規矩的時候卻很嚴厲。也許正是爺爺的諄諄善誘,小劉若英有了對這個世界的最初印象,也有了之後的獨特人生軌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