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义乌来说,今年还是撤县建市30周年。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义乌人民探索前行的进程,是义乌党政有为的进程,是义乌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实现美好生活的进程,虽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

  40年来,义乌人民不曾辜负美好时光,撸起袖子坚定实干,绘就了一曲激扬的时代乐章。中国义乌网、浙江新闻客户端从10月8日起推出专题报道《风云激荡 活力义乌》,定格来时路,温故而图新,跟您一起见证和追寻踏浪前行的义乌故事。

  改革开放关键词

  “绣湖”

  

  因为一湖水

  爱上一座城

  戳视频

  听义乌人述说他们的绣湖情▼

  

  秋阳杲杲,天高气爽

  伴随着阵阵鸟鸣声和晨练市民的欢笑声

  大安寺塔下的绣湖

  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市民三五成群,沿着绣湖晨练

  婺剧爱好者在益阳楼后吹拉弹唱声声悦耳

  

  岸边的父子在微暖的阳光下嬉戏打闹

  白鹭掠过绣湖水面卷起一圈圈涟漪

  这是大安寺塔下的绣湖

  也是义乌百姓普通的一个早晨

  

  时间如白驹过隙

  大安寺塔下的绣湖一直在变

  也一直未变

  

  许多记忆元素逐渐模糊

  绣湖周边的高楼大厦也一幢幢崛地而起

  但义乌人对绣湖深深的情感从未改变

  

  “绣湖”这个名字

  也在所有人的热爱中历久弥新

  

  今天

  我们跟随市志编辑部副研究馆员傅健

  一起来看看绣湖的“前世今生”

  

  “绣湖在我们义乌古代县城的西面,

  在历史上是很大的,

  有九里三十步。”

  

  ▲文中标注处为大安寺

  “绣湖是从宋朝开始,唐朝以前叫华川。到了元朝之后就被收入到了《元史》。杭州的西湖在省城的西边。我们到北京去,颐和园、北海,也在故宫的西边,所以西边有水,是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跟居住理念的。它是湖光山色景色最盛的地方。离绣湖旁边没有多少路就是衙门,所以说她(指绣湖)政治跟文化是很好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南门街跟西门街以前也是商业街,都是环绕绣湖而形成,所以说义乌的政治、经济、文化就集中在这里。

  据《义乌市志》记载:县治西有绣湖,亦曰绣川,湖广数顷(史载周长为“九里三十步”),群峰环列,云霞掩映,灿然若绣,故名。

  

  “绣湖在宋朝、元朝的时候有24个景点,到了明朝正统的时候被定为绣湖八景,在2000年造绣湖公园的时候,当时的规划师尽可能的把原来的绣湖八景进行复原。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看到有驿楼晚照、松梢落月、画桥系马、花岛红云等八个景点。”

  据《义乌市志》记载:宋元时,好事者构亭榭、植花木,为游赏之地。有风景点24处,时废时兴。

  

  明正统年间(1436~1449),知县刘同、县丞刘杰,时与乡大夫龚永吉、朱肇赏宴其间,取其地与时会物,命名绣湖八景:驿楼晚照,烟寺晓钟,花岛红云,柳洲画舫,湖亭渔市,画桥系马,松梢落月,荷荡惊鸥。到明末,只剩5景,驿楼晚照、柳洲画舫、画桥系马已不复可见。吟咏“绣湖八景”的诗篇广为流传,黄蟳、宋濂、王祎等名人都写过赞美绣湖的诗文。

  

  

  1999年10月,市政府提出改造绣湖、建设绣湖公园的规划。

  2001年8月1日,结合义乌旧城改造绣湖广场工程,绣湖公园工程动工建设,于2003年1月竣工,公园总用地约7.16万平方米,绣湖水面面积2万平方米,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改革开放40年,大安寺塔下的绣湖倒影着历史的变迁。过去的绣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中心,是许许多多老义乌人的记忆所在:周边热闹的居民区、鱼市、义乌老师范学校、老电影院……40年间,许多记忆元素已渐渐模糊,周边现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绣湖畔 金必亮 摄

  

  1991年,高处俯瞰绣湖 金必亮 摄

  

  2015年,老外游绣湖 吴琅文摄

  

  2018年,风光秀美的绣湖吕斌 摄

  

  “绣湖,

  她是我们义乌人心目当中的一个宝贝

  她是一个文化的标志

  她是我们有2000年历史的一种象征。”

  

  “打个比方,

  绣湖在义乌人民心中的地位,

  就相当于西湖在杭州人民心中的地位

  西湖有多少重要,

  绣湖就有多少重要!”

  

  吴献华 摄

  你喜欢绣湖吗?

  在文末留言

  说说你与绣湖的故事吧

  别忘了,给我们点个赞哦

  大家爱看

  美爆了!秋冬时节,义乌人必须打卡的13个地方!

  这几天,义乌“最绿”的地方是这里!

  来源:中国义乌网 《义乌市志》义乌商报

  作者:沈颖洁 张迎春 陈云峰

  监制:施宇翔|主编:蒋守洋|责编:何冬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