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桂園做機器人的初衷本是減少建築工地上事故的發生,楊國強希望能用建築機器人代替大部分工人的高危險工作,但高科技領域與高週轉的地產結合,並不順利。其二是想要通過機器人技術來顛覆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且有一定技術標準和規範的行業,達成房地產行業的高科技衍生,進而成爲房地產領域的顛覆性力量,來改變房地產過去的營建模式。

文|張書樂

3月27日,碧桂園發佈年報顯示,2019年房地產主業無論是銷售額還是毛利、淨利增速均出現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與2018年相比,增幅近乎腰斬。

機器人業務方面,年報顯示其遞交了專利申請1843項/獲授327項,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投放工地測試32款,成果頗豐。

但作爲碧桂園頗爲看重的機器人業務在不到兩年時間內三易其帥,機器人項目至今“羣龍無首”。

碧桂園做機器人的初衷本是減少建築工地上事故的發生,楊國強希望能用建築機器人代替大部分工人的高危險工作,但高科技領域與高週轉的地產結合,並不順利。

對此,《中國科技投資》記者 楊春霞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爲:

碧桂園進擊機器人業務,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房地產市場的相對疲軟所引發的跨界,但對於一個房地產公司來說,跨界機器人這種高技術含量的領域,其缺少實際積澱。

加上機器人技術本身在應用領域有極大的侷限性,且涉及到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光靠買技術和團隊,選擇作爲主攻目標而非戰略投資,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二是想要通過機器人技術來顛覆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且有一定技術標準和規範的行業,達成房地產行業的高科技衍生,進而成爲房地產領域的顛覆性力量,來改變房地產過去的營建模式。

但如上所述,這是個中長期目標,想要短期奇效,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或者說不是碧桂園能獨立完成,而是多領域的巨頭攜手破壁的一個綜合性任務。

爲此,碧桂園請了很多業內專家過來了,包括沈崗,周小天,但是都是短時間離職了。

周小天本是世界500強公司西門子的終身制高管,並表示加入新領域是爲了實現夢想。但好景不長,夢想的力量只讓周小天堅持了4個月,2019年9月周小天便離開了。

畢竟,僅僅靠專家快速加持,不可能催熟一個交叉領域,本身機器人行業就是在探索之中摸黑前行的。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