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从未出现,母亲是老赖,为了还债卖“三无”面膜,动不动就消失躲债,一个人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陈念早早地懂事起来,成了一个成绩优异,不让妈妈操心的“好孩子”。家庭完整、关系和睦的家庭,父母、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家庭定位,不会让孩子承担起家长的角色,背负过多的压力。

《少年的你》爆了。

提前3天定档,零宣传零预告,预售7小时票房过亿,上映6天票房已过7亿。

关键是口碑也坚挺,目前豆瓣评分8.4,超过了95%的爱情片和90%的剧情片,被认为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青春片。

影评人从各种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包括校园霸凌、电影隐藏的细节、人物名字的含义、演员的演技……

我却对一个片段印象深刻。

陈念因为遭遇校园霸凌,伤心绝望之际,终于拨通了妈妈的电话,虽然极度委屈也极度害怕,可是在跟妈妈聊天时,她却用极力克制的语调,跟妈妈相互打气,没有让妈妈发现她实际已泣不成声。

陈念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从未出现,母亲是老赖,为了还债卖“三无”面膜,动不动就消失躲债,一个人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陈念早早地懂事起来,成了一个成绩优异,不让妈妈操心的“好孩子”。

这样的孩子无疑是懂事的,让父母骄傲的,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懂事,却没想过,过早懂事的孩子,究竟承担了怎样的压力。

孩子过于懂事,究竟有什么坏处?

●压抑个性成长

《少年说》里有一个叫栩楠的孩子,她从小就很懂事,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她会收起并隐藏自己的小情绪,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最好:

平时努力学习,保持成绩优异;

考上大学后怕父母孤单,鼓励妈妈生二胎;

帮助照顾弟弟,忙前忙后;

深爱父母也爱弟弟……

她谨小慎微,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照顾每个人的情绪,却唯独忘了自己。

●与家庭产生隔膜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姐姐从小就很懂事,凡事都很为家里着想,能出钱的时候出钱,能出力的时候出力,自己出门在外,也尽量是报喜不报忧,很少让家里操心。

但是后来家人们把她的这种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不体谅她的苦心,反而一味索取。

最过分的是,她跟丈夫辛苦拼搏挣下的2套房子,父母觉得她能干,得分给不好好工作的弟弟一套,她的懂事和迁就,反而成了亲人用情感要挟她的砝码。

●承受过多压力

懂事的孩子往往替他人考虑过多,承担了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压力。希妈有个朋友,她初中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尤其写得一手好作文,还曾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但因为家境不好,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她作为家里的老大,就主动辍学去打工了,家里亲戚都夸她懂事,可是打工路上有多心酸,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早早地结婚生子,成了一名非常普通的农村妇女,那个“作家梦”早已湮没不见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

“小时候越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所以,家长如果看到自家孩子非常“懂事”,先不要暗自得意,得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家长怎样做,才能不让孩子过分“懂事”?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因为Jasper走路磨蹭而冒了火,在他最后一次加大音量催促时,Jasper举着喇叭对陈小春说:“Can you stop angry?”陈小春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才意识到自己对Jasper的态度太差了,他进行了反思。

孩子如果有意见,有想法,家长要鼓励孩子表达,而不是一味强调孩子要听话、不捣蛋,做一个“木偶”般的孩子。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庭关系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杜江霍思燕的家庭就是一个完美的模板,在这个家庭中,杜江永远把他和霍思燕的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甚至让儿子嗯哼也变成了一个“宠妈狂魔”,如果自己给妈妈送礼物,也是送钻石、耳环之类的,要把妈妈当公主一样宠。

家庭完整、关系和睦的家庭,父母、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家庭定位,不会让孩子承担起家长的角色,背负过多的压力。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所谓家的安全感就是,无论外面风雨多大,家永远都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坚实后盾。

陈念作为一名学霸,乖乖女,怎么会跟街头混混小北产生交集,最后还提出让小北保护她的要求?

因为她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妈妈远避他乡,无人可依靠,警察郑易又公务缠身不能总是保护她,她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这个看似拳头很厉害的男孩子。

只能说电影到处都是巧合,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如此结局,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不会陷入泥沼。

懂事的孩子,总会用强装的坚强掩饰自己的脆弱,非常容易被父母忽视,得到的关爱也会比较少,从而会失去很多属于孩子的快乐。

如果可以,请不要让孩子如此懂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