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提及西晋都是唾弃不已,因为西晋王朝的上位史太过无耻,其篡夺曹魏天下的行径就连自己的后人都感到羞愧。
当年东晋南迁,晋明帝向丞相王导询问本朝的开国历史,王导则将司马氏的发家史讲给晋明帝听,而晋明帝听后大为惭愧道:“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作为晋朝的奠基者,司马懿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尤其是他所发动的高平陵之变,将大将军曹爽以及所有党羽全部诛杀,手段之残忍超出了一般的政治斗争,绝对是有篡位的想法。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一战,但说实话,这次政变是大将军曹爽逼迫司马懿发动的。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许多人对于曹魏政权的合法都持怀疑态度,但其实在历史上曹魏得国还是比较受到认可的。
东汉末年本来就是天下大乱,刘家只是挂名的皇帝,汉室早已名存实亡了。而此时曹操横空出世,迎汉献帝到许都,平定四方诸侯,以一己之力统一北方,这些成绩都是曹操自己打拼出来的,此时汉室与曹操的关系已经不是君主与臣子了,而是汉室依附于曹操,如果没有曹操,汉室估计早就没了。
由于天下本来就是曹家人凭借自己本事打下来的,所以当曹丕称帝的时候,北方百姓还是认可魏国的。再说,曹丕对于汉献帝非常优待,封其为山阳公,准其奉汉朝正朔祭祀宗庙,上书可不称臣,可用天子礼乐,死后也是以天子之礼下葬的。
平心而论,曹丕对于汉献帝刘协还算可以,刘协的山阳公爵一直传到西晋永嘉之乱才结束。
总的来说,正史对于曹魏代汉的合法性都是予以承认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也一直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正统王朝。
曹丕登基之后,鉴于自己曾经历过皇位争夺,因此曾强势打压过近亲宗室。尤其是在他临终前,任命的三个托孤之臣没有一个是近亲宗室,其中曹真是远支宗室,陈群和司马懿则是世族大臣,可见曹丕对于近亲宗室的忌惮和不信任。
曹丕打压宗室的行为并不能说是一个错误,不打压宗室,宗室就容易造反,但曹丕对宗室的打压显然有点过猛了,而且他对司马懿则过信任了。
曹丕寿命不长,只活了39岁,这也注定了曹丕继任者的年龄不会太长。
(曹丕驾崩后,其长子曹叡继位,当时曹叡才22岁,非常年轻,这对于曹魏政权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世家大族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曹丕也正是靠着这些士族的支持才代汉称帝的。如今曹叡如此年轻,能否压住这些豪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曹叡压不住朝臣,很有可能就成为第二个汉献帝。
不过好在曹叡这个人非常厉害,能力不亚于曹操、曹丕,他一上台就展现了非凡的帝王之气,让朝臣们不敢有所非分之想。《三国志》对曹叡的评价也是非常高:
“(曹叡)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觽,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但是和老爹曹丕一样,曹叡也是寿命不长,只活了35岁就提前退场了。曹叡一死,基本上就把曹魏送上不归路了。
由于曹叡死的时候比曹丕还年轻,因此曹叡的继任者肯定也很小。而更棘手的是,就在曹叡驾崩前几年,他所生的三个儿子都要早早夭折了,曹叡还来不及生第四个儿子就生了重病,于是曹叡就决定先过继一个宗室之子当太子。而对于选太子这个问题上,曹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选的太子年龄都太小了。
曹叡前后过继了两个儿子,秦王曹询和齐王曹芳。曹叡先过继的曹询,曹询在过继时年龄很小,而且命更短,13岁就死了。
曹询死后曹叡又过继了曹芳,但曹芳的年龄同样很小,到其继位时才7岁!7岁的孩子能懂啥?所以当曹叡感到自己快不行的时候,他便赶紧挑选托孤重臣。
曹叡明白,如今太子年幼,外人是靠不住的,他想重新让宗室成员掌权。
他最初希望让想以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曹爽、顿骑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辅政。但是这个决定严重侵犯可世族们的利益,方城侯刘放和关中侯孙资强烈反对让曹宇等人辅政,在这二人的劝说下,曹叡一时举棋不定,最后选择让远支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共同辅政。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年仅七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
在曹芳登基之初,曹爽的权力是远超司马懿的,这让曹爽有恃无恐,经常给司马懿穿小鞋,并且只要他看不顺眼的人一律都遭排挤,就连蒋济这样的魏国元老也不例外。
曹爽的独断专行让其四面树敌,在朝野中人缘极差。而面对曹爽的排挤,司马懿却没有选择和他硬钢,而是佯装生病,不问政事。
司马懿历经曹魏四代君主,为人老谋深算,他的目的很简单,让曹爽放松警惕,期间他蓄养敢死之士数千人,时刻准备着扳倒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而留在洛阳的司马懿则趁机发动政变。在获得了众多朝臣和郭太后的支持后,司马懿很快控制了洛阳,并以太后的名义讨伐曹爽。
曹爽在得知司马懿的政变后一时方寸大乱,虽然此时皇帝在曹爽手中,只要他挟天子而令诸侯,就可立即调兵勤王,杀回洛阳,到时候司马懿就悬了。
然而曹爽实在太废柴了,不敢放手一搏,后来又因为蒋济出面劝降,表示司马懿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投降就绝不杀他,于是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了。
然而曹爽实在太废柴了,不敢放手一搏,后来又因为蒋济出面劝降,表示司马懿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投降就绝不杀他,于是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了。(曹爽实在是太废了,曹叡选他辅政真是瞎了眼)
高平陵之变发展至此,司马懿的行动是获得了大部分魏臣的支持,因为这场政变的起因是曹爽大权独揽,排挤辅臣。如果任由曹爽继续蛮横下去,搞不好曹爽就要当皇帝了。所以直到曹爽投降之时,司马懿这个人仍旧是正面人物。
但是在曹爽投降后,司马懿非但没有还政给皇帝曹芳,反而违背誓言,诛杀了曹爽三族以及曹爽所有的亲信,让原先支持他的魏国大臣们大失所望。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所把持。
但是在曹爽投降后,司马懿非但没有还政给皇帝曹芳,反而违背誓言,诛杀了曹爽三族以及曹爽所有的亲信,让原先支持他的魏国大臣们大失所望。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所把持。(从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的表现来看,他即便不是乱臣贼子,也绝非忠臣,而事实上他就是乱臣贼子)
虽然事后司马懿拒绝朝廷赐予他加九锡的荣耀,也拒绝了安平郡公的封爵,但这都是故作姿态罢了。
直到临死之前,司马懿都在极力扶植自己的儿子上位,在他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更加把持朝政,直至司马炎建国称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