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提及西晉都是唾棄不已,因爲西晉王朝的上位史太過無恥,其篡奪曹魏天下的行徑就連自己的後人都感到羞愧。
當年東晉南遷,晉明帝向丞相王導詢問本朝的開國曆史,王導則將司馬氏的發家史講給晉明帝聽,而晉明帝聽後大爲慚愧道:“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作爲晉朝的奠基者,司馬懿在歷史上的評價一直不高,尤其是他所發動的高平陵之變,將大將軍曹爽以及所有黨羽全部誅殺,手段之殘忍超出了一般的政治鬥爭,絕對是有篡位的想法。
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氏家族崛起的關鍵一戰,但說實話,這次政變是大將軍曹爽逼迫司馬懿發動的。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今天許多人對於曹魏政權的合法都持懷疑態度,但其實在歷史上曹魏得國還是比較受到認可的。
東漢末年本來就是天下大亂,劉家只是掛名的皇帝,漢室早已名存實亡了。而此時曹操橫空出世,迎漢獻帝到許都,平定四方諸侯,以一己之力統一北方,這些成績都是曹操自己打拼出來的,此時漢室與曹操的關係已經不是君主與臣子了,而是漢室依附於曹操,如果沒有曹操,漢室估計早就沒了。
由於天下本來就是曹家人憑藉自己本事打下來的,所以當曹丕稱帝的時候,北方百姓還是認可魏國的。再說,曹丕對於漢獻帝非常優待,封其爲山陽公,準其奉漢朝正朔祭祀宗廟,上書可不稱臣,可用天子禮樂,死後也是以天子之禮下葬的。
平心而論,曹丕對於漢獻帝劉協還算可以,劉協的山陽公爵一直傳到西晉永嘉之亂才結束。
總的來說,正史對於曹魏代漢的合法性都是予以承認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魏國也一直被認爲是三國時期的正統王朝。
曹丕登基之後,鑑於自己曾經歷過皇位爭奪,因此曾強勢打壓過近親宗室。尤其是在他臨終前,任命的三個託孤之臣沒有一個是近親宗室,其中曹真是遠支宗室,陳羣和司馬懿則是世族大臣,可見曹丕對於近親宗室的忌憚和不信任。
曹丕打壓宗室的行爲並不能說是一個錯誤,不打壓宗室,宗室就容易造反,但曹丕對宗室的打壓顯然有點過猛了,而且他對司馬懿則過信任了。
曹丕壽命不長,只活了39歲,這也註定了曹丕繼任者的年齡不會太長。
(曹丕駕崩後,其長子曹叡繼位,當時曹叡才22歲,非常年輕,這對於曹魏政權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從東漢到兩晉南北朝,世家大族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曹丕也正是靠着這些士族的支持才代漢稱帝的。如今曹叡如此年輕,能否壓住這些豪門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如果曹叡壓不住朝臣,很有可能就成爲第二個漢獻帝。
不過好在曹叡這個人非常厲害,能力不亞於曹操、曹丕,他一上臺就展現了非凡的帝王之氣,讓朝臣們不敢有所非分之想。《三國志》對曹叡的評價也是非常高:
“(曹叡)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僞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觽,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
但是和老爹曹丕一樣,曹叡也是壽命不長,只活了35歲就提前退場了。曹叡一死,基本上就把曹魏送上不歸路了。
由於曹叡死的時候比曹丕還年輕,因此曹叡的繼任者肯定也很小。而更棘手的是,就在曹叡駕崩前幾年,他所生的三個兒子都要早早夭折了,曹叡還來不及生第四個兒子就生了重病,於是曹叡就決定先過繼一個宗室之子當太子。而對於選太子這個問題上,曹叡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選的太子年齡都太小了。
曹叡前後過繼了兩個兒子,秦王曹詢和齊王曹芳。曹叡先過繼的曹詢,曹詢在過繼時年齡很小,而且命更短,13歲就死了。
曹詢死後曹叡又過繼了曹芳,但曹芳的年齡同樣很小,到其繼位時才7歲!7歲的孩子能懂啥?所以當曹叡感到自己快不行的時候,他便趕緊挑選託孤重臣。
曹叡明白,如今太子年幼,外人是靠不住的,他想重新讓宗室成員掌權。
他最初希望讓想以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曹爽、頓騎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輔政。但是這個決定嚴重侵犯可世族們的利益,方城侯劉放和關中侯孫資強烈反對讓曹宇等人輔政,在這二人的勸說下,曹叡一時舉棋不定,最後選擇讓遠支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馬懿共同輔政。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年僅七歲的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在曹芳登基之初,曹爽的權力是遠超司馬懿的,這讓曹爽有恃無恐,經常給司馬懿穿小鞋,並且只要他看不順眼的人一律都遭排擠,就連蔣濟這樣的魏國元老也不例外。
曹爽的獨斷專行讓其四面樹敵,在朝野中人緣極差。而面對曹爽的排擠,司馬懿卻沒有選擇和他硬鋼,而是佯裝生病,不問政事。
司馬懿歷經曹魏四代君主,爲人老謀深算,他的目的很簡單,讓曹爽放鬆警惕,期間他蓄養敢死之士數千人,時刻準備着扳倒曹爽。
公元249年,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而留在洛陽的司馬懿則趁機發動政變。在獲得了衆多朝臣和郭太后的支持後,司馬懿很快控制了洛陽,並以太后的名義討伐曹爽。
曹爽在得知司馬懿的政變後一時方寸大亂,雖然此時皇帝在曹爽手中,只要他挾天子而令諸侯,就可立即調兵勤王,殺回洛陽,到時候司馬懿就懸了。
然而曹爽實在太廢柴了,不敢放手一搏,後來又因爲蔣濟出面勸降,表示司馬懿以洛水爲誓,只要曹爽投降就絕不殺他,於是曹爽決定向司馬懿投降了。
然而曹爽實在太廢柴了,不敢放手一搏,後來又因爲蔣濟出面勸降,表示司馬懿以洛水爲誓,只要曹爽投降就絕不殺他,於是曹爽決定向司馬懿投降了。(曹爽實在是太廢了,曹叡選他輔政真是瞎了眼)
高平陵之變發展至此,司馬懿的行動是獲得了大部分魏臣的支持,因爲這場政變的起因是曹爽大權獨攬,排擠輔臣。如果任由曹爽繼續蠻橫下去,搞不好曹爽就要當皇帝了。所以直到曹爽投降之時,司馬懿這個人仍舊是正面人物。
但是在曹爽投降後,司馬懿非但沒有還政給皇帝曹芳,反而違背誓言,誅殺了曹爽三族以及曹爽所有的親信,讓原先支持他的魏國大臣們大失所望。此後魏國大權逐漸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所把持。
但是在曹爽投降後,司馬懿非但沒有還政給皇帝曹芳,反而違背誓言,誅殺了曹爽三族以及曹爽所有的親信,讓原先支持他的魏國大臣們大失所望。此後魏國大權逐漸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所把持。(從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的表現來看,他即便不是亂臣賊子,也絕非忠臣,而事實上他就是亂臣賊子)
雖然事後司馬懿拒絕朝廷賜予他加九錫的榮耀,也拒絕了安平郡公的封爵,但這都是故作姿態罷了。
直到臨死之前,司馬懿都在極力扶植自己的兒子上位,在他死後,司馬師和司馬昭更加把持朝政,直至司馬炎建國稱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