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从整体上讲肾病久病入络,患者多表现为舌淡暗,面唇色暗,甚至面色黧黑,下肢肌肤甲错,局部刺痛,另一方面肾穿病理多提示肾小球微血管节段性硬化,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也就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微型症瘕”,因此需要活血散结治疗,活血药的层次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病情轻的可以选择桃仁、红花、三七、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病情重的需要选用三棱、莪术、鬼箭羽、水蛭破血散结,同时需要注意血脉瘀结的原因,气虚血瘀的要益气活血,气滞血瘀的要行气活血,阳虚血瘀的要温阳活血,阴虚血瘀的要养血活血,所以肾病蛋白尿的治疗要宏观整体结合微观病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病情变化,见微知著。所以蛋白尿的出现脾肾亏虚是本,治疗药物常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熟地、山药、山茱萸、芡实、金樱子、莲子肉等,但是为啥有的患者健脾补肾有效,有的就没效呢。

蛋白尿的主要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学术界多把它归属于中医“尿浊”范畴,个人觉得不合适,清《医宗金鉴》:“淋者,尿淋漓不利也。浊者,尿之前后有浊液也。” 《周慎斋遗书》:“尿前尿后凝面澄底,故曰浊。”可见尿浊指的是有浊液从尿道流出,如男性前列腺液。那是不是中医没有蛋白尿的病名,就不会治疗了?并不是,中医讲审证求因,据证立法,依法处方,随证加减。

健脾补肾是治疗蛋白尿的基本治法

蛋白尿的成分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都属于人体精微物质,而肾主藏精,肾虚不能固摄,精微下泻,可见蛋白尿;脾主统摄,脾虚不固,精微也可以下泻,出现蛋白尿;所以蛋白尿的出现脾肾亏虚是本,治疗药物常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熟地、山药、山茱萸、芡实、金樱子、莲子肉等,但是为啥有的患者健脾补肾有效,有的就没效呢?这是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影响。

为什么感冒后,蛋白尿为增多?咋治呢?

临床常见患者一感冒,嗓子疼,蛋白尿就会增多,《内经》:“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可见肺肾相关,因此这个时候治疗感冒也就可以治疗蛋白尿,具体有祛风散寒、祛风清热、祛风除湿等治法,药物常用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羌活、独活等。

为什么肾病缠绵难愈呢?那是因为湿邪作祟,所以应该祛湿!

这是因为湿邪内蕴,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因此,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所以说“湿邪不除,蛋白难消”。那湿邪咋来的呢?有外感,如居住地潮湿阴冷,可表现为肢体困重,酸疼,怕冷;有内伤,如饮食不节,如冷饮啤酒等,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可表现为脘腹痞满,大便不爽。治疗呢,外湿应该祛风除湿,药物常用羌活、独活、苏叶、穿山龙、青风藤、海风藤等;内湿应该区别是湿热还是寒湿,湿热应该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芩连平胃散;寒湿应该温化,方用厚朴温中汤、藿香正气散。好多蛋白尿患者,做了肾穿,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提示最早的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弥漫性增厚。早期可见肾小球系膜基质弥漫性增加,在后期发展为结节性肾小球膜硬化,提示血脉瘀结,所以应该重视活血散结治法。

赤小豆,生薏米

中医治疗蛋白尿为什么有时候要活血散结?

一方面从整体上讲肾病久病入络,患者多表现为舌淡暗,面唇色暗,甚至面色黧黑,下肢肌肤甲错,局部刺痛,另一方面肾穿病理多提示肾小球微血管节段性硬化,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也就是吕仁和教授提出的“微型症瘕”,因此需要活血散结治疗,活血药的层次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病情轻的可以选择桃仁、红花、三七、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病情重的需要选用三棱、莪术、鬼箭羽、水蛭破血散结,同时需要注意血脉瘀结的原因,气虚血瘀的要益气活血,气滞血瘀的要行气活血,阳虚血瘀的要温阳活血,阴虚血瘀的要养血活血,所以肾病蛋白尿的治疗要宏观整体结合微观病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病情变化,见微知著。综上,蛋白尿的治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健脾补肾,活血利湿,可是还不够,还需要固精。

红花

中医治疗蛋白尿为什么要固精?

因为肾小球犹如一个筛子一样,筛子孔大了,或破了,尿蛋白就从肾脏漏出来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修理工一样,补漏修孔,固精具体分补肾固精和益气固精,益肾固精常用的药物有金樱子、芡实、菟丝子、山药、莲子肉,山茱萸,益气固精常用的药物有黄芪、炒白术、党参、茯苓、黄精,二种治法常一起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