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被圍之後,蔣介石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在調集援兵解圍。連哄帶騙的讓杜聿明集團出了徐州,然後再下一道死命令讓他向濉溪口攻擊前進,蔣介石認爲,以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的強大實力若是全力攻擊的話是可以打破中野包圍圈的。
這裏先不說這一塊,南面蔣介石也給劉汝明,李延年兵團下了死命令讓他們馳援,大家不要小看了李延年,劉汝明。李延年兵團四個軍,其第三十九軍是在葫蘆島大戰後撤下來的,葫蘆島在遼瀋戰役裏打到什麼程度,估計關注解放戰爭史的都知道。五十四軍也是塔山阻擊戰後撤到南方休整的,九十六新組建戰力不大,九十九軍則是陳誠的起家老部隊被打散後重建,也是屬於嫡系戰力非小。
劉汝明兵團則是以前西北軍的老部隊,雖說不是嫡系,但是西北軍驍勇善戰是公認的,自中原軍閥混戰後,劉汝明手中的部隊是西北軍僅存的完整建制的部隊了。淮海戰役初期,中野攻佔宿縣後,劉李兩兵團即奉命北上,意欲打通津浦線重佔宿縣,但是其無法突破華野的阻擊,等到黃百韜被殲滅後,劉李兩兵團第二次北上再次受到華野強力阻擊,這時毛澤東命粟裕先消滅劉李兩兵團。粟裕隨即調了二縱,六縱,十縱,十一縱和江淮獨立旅向其合圍。劉李非常謹慎稍微發覺形勢不對隨即後撤並炸燬了澮河上的鐵橋。由此可見這兩個人還是很會用兵的並不是無能之輩。
隨着黃維被圍,蔣介石命令劉李兩兵團第三次北上,並且讓自己的兒子兼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蔣緯國率戰車第二團參戰,我找到的幾個資料顯示,有100多輛坦克。坦克這種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是專門爲了突破敵方的堅固陣地設計的,正是堅固陣地的剋星,抗戰時國軍面對日軍坦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由此深知坦克的威力,應該說這次救援蔣介石其實是抱了很大期望的,志在必得。
打援的是華野的王必成,王必成在孟良崮上連七十四軍都幹掉了,這種場面當然不在話下。他畫下一條條阻擊線,命令各部隊,必須守住的地方就是全部打光也決不許後撤。每天可以後撤的最大限度是一公里。但是坦克的威力還真是沒有辦法,一上來就是幾十輛,經常步兵拼命打了幾輛陣地就被突破了。很快,新橋,曹老集被突破。總是沒有辦法的話,形勢時不容樂觀的。
但是對付坦克裏的土辦法也很快被找了出來,有戰士發現有輛坦克在穿過火堆的時候,居然被它自己噴出的尾氣給點燃了。於是田野裏大量的玉米秸稈被收集起來打捆。在坦克必經之路上組建火牆。面對火牆坦克只能回頭,但是這個只能防,還不是好辦法。
更厲害的是坦克陷坑,在一些很明顯的攻擊路徑上挖上陷坑,在陷坑兩側挖上一富輔助的坑坑溝溝,以此引導坦克開往陷坑。陷坑入口淺裏面深,上面就用這些秸稈覆蓋上土,坦克一陷進去其炮管就會深深的插入土中,然後坦克就成了活棺材了。
還有一招是是簡易燃燒瓶,用汽油和焦油混合放入瓶中,用汽油燃燒,藉助焦油的黏性使其能夠附着在坦克上燃燒,這就有點凝固汽油彈的味道了,這種燃燒極易引爆坦克的外置油箱。三招並用配合視死如歸的戰士,坦克攻勢迅速被粉碎。這次攻擊剛剛纔打到阻擊線的一半就打不下去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些辦法估計也都是陣地前線上開諸葛亮會搞出來的吧。有時我想,要是解放軍主導抗戰,估計日本人的裝甲部隊也就和這個場景差不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