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由康熙近臣、時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得以承繼康熙皇權,登基爲帝,是爲雍正皇帝。可在十一月二十日,康熙皇帝駕崩七天以後,雍正皇帝纔將《康熙遺詔》頒詔天下,以明年爲雍正元年,正式即位。

可幾乎就在雍正皇帝正式即位的同時,圍繞其“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開始鋪天蓋地地湧來,乃至今日,依然是未得明確答案的清宮疑案。

01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的質疑之由

時人乃至後世諸多學者之所以對雍正皇帝的“繼位合法性”產生懷疑,乃系源自三方面的原因:

1、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具體表現

在整個“九子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始終未明確表現出奪嫡之心,沒有任何公開的奪嫡表現,一直以“天下第一閒人”的形象示人。非但如此,皇四子胤禛還始終保持着對康熙皇帝的“至誠至孝”;在皇室兄弟之間的中立態度;韜光養晦、以退爲進,不但麻痹了康熙皇帝,還避免了其他皇子的攻擊和詆譭。

不可否認,皇四子胤禛在皇位爭奪期間的另類表現,爲其贏得奪嫡勝利奠定了絕對基礎,但與此同時,其也必然會揹負上“矯詔篡位”乃至“弒君篡位”的罪名。畢竟,一個原本對皇權一點興趣都沒有的皇子,卻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絕對值得人懷疑。

2、康熙皇帝駕崩之際,皇四子胤禛的反常表現

在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確定皇四子胤禛的皇位繼承人身份以後,胤禛立即開始了諸多反常舉動。

大位初定,胤禛便令皇七子胤祐率兵守衛暢春園,皇十六子胤祿、世子弘升立即返回紫禁城,肅清宮禁。然後,在隆科多的保護下,胤禛再返回紫禁城;夜間,康熙遺體被祕密運回乾清宮。同時,令隆科多緊急關閉九門、大內戒嚴,直到《康熙遺詔》頒佈;急召時任大將軍王皇十四子胤禵,回京奔喪,並派人收繳胤禵往來書信、硃批奏摺。

從皇四子胤禛繼位以後的諸多反常舉動來看,儼然一副嚴陣以待,做好應對一切武裝政變可能的表現。同時,這也成爲雍正皇帝被質疑“繼位合法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3、《康熙遺詔》的發佈時間

按照正常的傳位流程,應該是康熙皇帝臨終安排的近臣當衆宣讀《康熙遺詔》,確定皇位繼承人。可從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依據於此接過康熙皇權到《康熙遺詔》正式頒詔天下,整整七天的時間。七天之中,想要完成一份《遺詔》的起草或者更改,輕而易舉;況且根據現存《康熙遺詔》來看,這份遲來的詔書也並非康熙皇帝親書。

由此,似乎更坐實了雍正皇帝的“繼位不合法”!

02《康熙遺詔》中的4字謊言

在雍正皇帝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頒詔天下之《康熙遺詔》來看,其最後一句明確了大清皇位的歸屬: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這句話雖然明確了皇四子胤禛的皇位繼承人身份,但同時這其中也蘊含玄機,其中“深肖朕躬”這4個字,幾乎直接證明了《康熙遺詔》乃系僞造的結果。

“朕躬”,即爲康熙皇帝;“肖”,乃系“相似、類似、相像”的意思。用白話講,就是皇四子胤禛,非常像我,肯定能夠繼承國家大業!

“深肖朕躬”,作爲封建帝王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必要選擇項,出現在皇位傳承詔書中的概率,非常之高。先秦以降,古之帝王因爲皇子和自己的相似而予以皇位傳承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可《康熙遺詔》中的“深肖朕躬”之言,恰恰說明了詔書的虛假和僞造。

在“九子奪嫡”事件中,被康熙皇帝前後淘汰之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皇八子胤禩乃至“書生皇子”——皇三子胤祉;“騎射俱佳、書法見長”的皇十三子胤祥;都和康熙皇帝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相似。唯獨“喜怒無常、性格偏執、冷麪陰騭”的皇四子胤禛和康熙皇帝幾乎毫無相似之處。《康熙遺詔》中的“深肖朕躬”這4個慣用的皇位傳承理由,反倒成了皇四子胤禛“繼位不合法”的直接證明。

後記

就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的勤於政事、殫精竭慮而言,即使他的繼位並非合法,也只能說明其在皇位爭奪之關鍵時刻的果決和堅毅。《康熙遺詔》中的4字謊言,反倒造就了“康熙盛世”的繼續發展,併爲大清鼎盛狀態的到來,奠定了絕對基礎。

參考文獻:《康熙遺詔》、《嘯亭雜錄》、《清實錄·世宗實錄》、《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