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悄然而至,大雁成群结队,候鸟南飞,开始寻找暖和的栖息地。依然有一些动物,比如麻雀、喜鹊、猫头鹰等留在北方,开启了适者生存的模式。

2018年的列车即将抵达终点,还有不到30天的时间。金九歇菜,银十不热闹,随着限购政策的调控深入,楼市渐冷,房地产市场全面降温,是否要凉凉了?还是适者生存,形势扭转?在惯性思维里,房价上涨的时候不甘心买房,房价下降又在担心会不会继续降。

2018年11月,房价上升趋势普遍渐缓,就连北上广地区房价都有所下降,70城中有41个城市房价处于降幅状态,但波动幅度较小,楼市的走向整体趋于平稳的状态。

根据诸葛找房研究中心在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100城市二手住宅挂牌均价降至15268元/平方米,连续三月下跌且跌幅持续扩大。具体来看,11月份100城二手住宅挂牌均价环比10月份下跌0.3%;上涨城市44个,平均涨幅0.60%;下跌城市56个,平均跌幅1.00%。

分城市等级来看,各城市等级均下跌,但下跌幅度差异较大。二线城市下跌最大,环比跌幅0.48%,其次为一线城市,环比跌幅0.43%,而三四线城市仅小幅下跌0.07%。

从11月监测100城二手住宅挂牌均价变化情况来看,环比上月上涨的城市集中在东部及西部二线、三四线城市,下跌城市中,东部及中部三四线城市占大多数。

市场喝冷,开发商却不赔钱赚吆喝

单拿沈阳来看,11月份的房价为9407元/平方米,一平米涨了87元。沈阳楼市具有鲜明的“政策&季节”峰谷走势特征。

市场喝冷,开发商却不赔钱赚吆喝

2018年7月见顶,8、9、10月销量持续回落之后,11月沈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30.5万平,远超月均(119万平),这主要是临近年底传统旺季,市场有所回暖。同时新增供应101万平,小于成交。

楼市阴晴圆缺,去库存是逃不掉的“劫数”。“市场永远都是对的”这句话迄今为止依然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比较有说服力。市场的波动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楼市降价而言,蕴含着多种因素,比如:供大于求、价格水分、预期变化等等。这一切经济理性的作用下,变为“现金为王”,开发商降价促销则是试图加快资金的回笼。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来,看房子来,价格好商量,你先来售楼处看房。”市场的变化自由切换,开发商的套路亦是如此。楼盘越是密集的区域,客群就会越集中,产生价格战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开发商到了偿债的高峰期,如若销售再不顺利,真的要“活不下去”了。楼市一旦萎靡,房地产企业的估值就开始下跌,很多大佬的个人财富也在迅速缩水。

眼看要到年底了,一些“零首付、首付分期、特价房、打折降价”的招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可越是这样的恩宠,购房者越将自己的钱袋子捂得特别严实。

开发商的降价促销广告漫天飞,大部分打着幌子拉客,但吆喝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对于开发商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更难熬了。

炒房者退了,市场淡定了,对于购房者,应该认清形势。“房价明年还会涨吗?”依然是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话题,掂量下自己明年的收入,今年,你打算买房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