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間,中國奧園與京漢股份達成協議,擬以11.6億元對價收購京漢實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漢股份”)約29.99%的股本。股權轉讓完成後,廣東奧園將取代京漢控股成爲京漢股份的控股股東,郭梓文也將替代田漢成爲京漢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京漢股份易主

根據公告,於收購事項之前,京漢控股及建水泰融分別擁有京漢股份約37.04%及3.88%的股本,實控人田漢透過賣方合共控制京漢股份約40.92%的股本。也就是說,交易完成後,田漢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有京漢股份的比例將從40.92%降至約10.93%,京漢股份的控股權將發生新變化。

同日晚間,京漢股份也上述內容發佈進行公告說明。京漢股份稱,若本次轉讓全部順利實施完成,京漢控股將不再是公司控股股東,田漢將不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廣東奧園將成爲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爲郭梓文。

對於公司易主,京漢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引入投資者進一步優化了公司股權結構,有利於公司與股東優勢資源協同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公司經營管理團隊的活力,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有利於促進公司業績增長,維護公司及股東利益。

梳理發展脈絡,京漢股份易主有跡可循。記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京漢股份便開啓“融資+賣項目”的紓困之路。去年12月,京漢股份以2.145億元向新城控股、四川精華地產分別出售所持簡陽嘉欣瑞恆投資開發有限公司15%、24%的股權;今年1月,京漢股份又以1.82億元向北京京臺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出售通遼京漢置業100%股權。截至今年2月底,京漢股份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質押股份數達到約2.9億股,質押比例爲85.07%。

一連串不“樂觀”信號的背後,是京漢股份轉型的不順利。2000年進入房地產行業,2015年借殼化纖上市公司湖北金環登陸A股資本市場。隨後,實控人田漢開始提出向健康產業轉型的戰略,並在2018年喊出“去房地產化”口號,不過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

加磅房地產業務?

2017年,京漢股份實現營收27.95億元,歸屬淨利潤3.07億元,創下自2010年以來最好業績。當年4月,其股價一路高漲至26.85元/股的歷史高位。

然而好景不長,京漢股份同樣也遭遇了轉型“陣痛期”。在2018年的年報中,其曾公開表示,未來公司將逐步退出傳統房地產業務,專注於新材料及綠色纖維及產業鏈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作爲公司戰略轉型的核心一環,公司將着力於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的研發、豐富產品結構、做大產業規模。

轉型在路上,業績收入也在路上,綠色纖維業務總投資25.7億元,但卻遲遲未能投入生產,給京漢股份帶來收益。對於上述業務發展情況,京漢股份也作出回應,“目前綠色纖維項目一期已啓動建設,2019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進行設備安裝,2020年6月進行設備及系統調試,2020年11月試生產。全部投入運營後,將形成年產10萬噸新型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的規模。”

近年來,京漢股份一直在試圖拿掉傳統房地產這一業務,但其營業收入仍主要依賴房地產業務支撐。年報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京漢股份的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爲74.93%、73.26%和72.77%。

在綠色纖維等新業務尚未培育成熟、地產業務稍顯停滯的情況下,京漢股份的營業數據略並不“美好”。2019年1-9月,京漢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7.33億元,同比增長7.14%,但淨利潤虧損4263.77萬元,同比下降高達829.98%。另一方面,京漢股份也面臨着負債壓力。截至去年9月末,京漢股份的資產負債率達78.38%,其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存貨分別爲114.44億元、92.18億元和83.36億元。

如此這般,京漢股份引入資本方也在情理之中。中國奧園方面表示,“在收購事項完成後,買方將透過借款或協助目標公司融資,向目標公司投入不少於人民幣5億元,供其償還借款及用作日常營運。”

針對後期會不會加磅京漢股份的房地產業務,中國奧園方面回應稱,房地產開發是京漢股份的主營業務,中國奧園的收購也是基於其地產業務的相關考慮。公司方面將在收購完成後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合理安排,目前還沒有具體計劃。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據京漢股份方面透露,在雙方的收購框架協議中特別約定了收購後奧園將持續加大對綠色纖維的投入,支持該產業做大做強。

八成項目來自收併購

針對中國奧園入主京漢股份,市場主流有兩種聲音:一則是中國奧園藉此“北上”;一則是中國奧園或借殼京漢股份迴歸A股。對此,中國奧園回應稱,此次收購只是延續一直以來的收併購戰略。

作爲區域深耕的代表,中國奧園也正由區域性房企向全國性房企轉變。年報顯示,中國奧園在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上,實現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全覆蓋,佈局華南、中西部核心區、華東、環渤海區域及境外區域,佔比分別爲42%、27%、17%、10%、4%。中國奧園表示,京漢股份的項目佈局與公司有契合之處,並不存在藉此“北上”。

知名房地產評論員嚴躍進分析稱,一般企業進行收購都會出於多方面考慮,中國奧園入主京漢股份首先是看重其土地資源,尤其是奧園提出要“提升一二線城市佔比,提高市場份額及影響力”,增加京津冀等地區土地儲備無疑是奧園想看到的。如果後續運行良好,也不排除藉此迴歸A股的可能性,但目前還沒有這個跡象。

記者瞭解到,目前京漢股份的項目主要位於北京、天津、重慶、成都、南京、太原、廣東省及河北省等地,共計約18個項目,總可售建築面積約124萬平方米。中國奧園稱,通過本次收購,可深耕已有區域,豐富集團的土地儲備資源,進一步增加一二線城市佔比;同時,收購事項促進集團與目標集團的戰略整合,有助增強集團的持續盈利能力,爲股東創造理想回報。

收併購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奧園增加土儲的主要方式。自2007年上市以來,按建築面積算,中國奧園通過收併購方式取得的項目佔68%,招拍掛佔29%,城市更新及其他佔3%。2019年,中國奧園共新增87個項目,新增可開發建築面積約1609萬平方米,其中收併購項目佔79%。

憑藉着收併購所得的項目,中國奧園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從2016年的256.02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1180.6億元,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王寅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