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斯特·基顿就是默片时代最懂得「拍」电影的人之一,他用视觉抓住观众,坚定做电影本体的开拓者。在《A计划》里,成龙在一个场景中接连致敬这三位默片喜剧大师,搬演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劳埃德的《安全至下》和基顿的《三个时代》中最经典的段落。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是谁?

拍出了常年影史第一《公民凯恩》的奥森·威尔斯?还是默片之光、史上最幽默的喜剧大师卓别林?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从左:奥森·威尔斯,查理·卓别林


可有这么一个人,奥森·威尔斯也是他的小粉丝,默片时代跟卓别林平分秋色,《戏梦巴黎》的男女男为着他俩谁更伟大,大吵一架。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戏梦巴黎》,导演贝托鲁奇,2003

成龙是他的像素级模仿犯;他拍起戏来比「拼命三郎」阿汤哥更不要命;天生的喜剧天赋,不靠台词,不靠服装,全靠一张终身不变、没有表情的冷漠脸。

没错,他就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1895-1966)

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讲述他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巴斯特》,把观众带回了一百年前的默片时代。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本片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对影迷而言并不陌生,他是奥森·威尔斯的生前好友。

不仅出演了威尔斯的遗作《风的另一边》,更在过去的将近半个世纪里,帮助并见证了这部奇迹之作的最终完成。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靠在奥森·威尔斯身上


银幕上,博格丹诺维奇用新作致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巴斯特·基顿。

而银幕下,有一群迷妹自发成立起「基顿的剧院」影迷小组,在影院门口发放自制的明信片,从上海到北京,追逐着这颗闪耀了一个世纪的明星。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基顿的剧院小组从前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始,向观众发放基顿明信片


《了不起的巴斯特》带着我们回顾基顿的生平,却在尾声话锋一转,回到20年代,重新聚焦于基顿艺术生涯最光辉的十部作品。

导演没有选择像其他人物传记那样,用令人扼腕叹息的死亡作为收场。

相反,它落幕于鲜活的影像,因为那是基顿留给世界的遗产,也是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影片在去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收获经典单元最佳纪录片大奖,巧的是,半个世纪以前,纪录片的主角巴斯特·基顿本人就站在这里,接受台下不绝于耳的掌声与欢呼。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69岁的基顿在威尼斯面对台下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那可是1965年的威尼斯。费里尼、戈达尔来了,维斯康蒂和安东尼奥尼也在,然而最长的起立鼓掌却属于第一次参加电影节的巴斯特·基顿。

他主演的一部名叫《电影》的无声实验短片在威尼斯首映,影片本身堪称晦涩难懂,主角直到最后才短暂露出正脸——

那双苍老的眼睛依然有着忧郁的震慑力,不愧是影史上最「了不起的冷酷面孔」(the great stone face)。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基顿拍摄《电影》,1965

面对喝彩,向来谦逊的基顿受宠若惊,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默片能被当代观众接受甚至喜爱。

如今距离基顿的大银幕首秀已经过去一百年,他的电影不仅没有被遗忘,甚至深刻地改变了电影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和影迷。

大导演奥森·威尔斯也沦为他的「追星一族」。

尖刻如威尔斯,却从不吝啬对基顿的赞美,称他是「银幕上最美丽的男性」和「影史上最伟大的小丑」。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了不起的巴斯特》中可见威尔斯对基顿的评价


在默片时代,人物对白通过字幕卡来交代,一部电影要想让观众看懂,它的对白和故事情节必须极尽简单,正因如此,如何用画面讲故事,便成了重中之重。

巴斯特·基顿就是默片时代最懂得「拍」电影的人之一,他用视觉抓住观众,坚定做电影本体的开拓者。

然而最初他也曾对这个新兴艺术表示怀疑,当喜剧演员「大胖」罗斯科·阿巴克尔说服他从杂耍戏转向银幕时,基顿只提了一个要求:

把摄影机给我,我得弄明白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基顿参演阿巴克尔自导自演的电影

于是,有着机械师天赋的基顿,把阿巴克尔的摄影机大卸八块,彻底搞清楚了它的运转机制,从此开启了他的电影实验。

基顿的电影观建立在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之上:真实感。

极少用到特效,大部分情况下,摄影机所见,便是观众所见——「眼见即为实」。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这种真实感首先在于动作特技的亲力亲为。

当基顿还是个孩子时,他跟随父母演出杂耍,衣服上被缝上了一个把手,像一只小小行李箱一样被大人们扔来扔去,而他总能保证自己安全落地。

从那时起,基顿便懂得把自己变得像猫咪一样轻盈,随时随地准备着摔倒和跌落。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儿时的基顿和父母组成了「三个基顿」杂耍团


而他从儿时经历里学到的另一个教训,便是:不要露出笑容,只有这样观众才会大笑。

所以,基顿转战银幕后,面无表情成了他的个人招牌,而肢体的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在默片时代,拍摄高危场景的惯用方式是遮罩合成,在透明玻璃上画出背景,或者巧妙布景,选取特殊的摄影机角度,利用视觉错误让观众信以为真。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卓别林《摩登时代》的惊险一幕,纵深效果的背景是在玻璃上画出来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哈罗德·劳埃德《安全至下》的经典镜头,布景本身搭建在高楼的平台上


但对基顿的电影而言,所有看上去危险的镜头,都确实是危险的。

不论是原地空翻、高处坠落,还是灵活自如地穿梭于不同空间,基顿仿佛有超能力,能做到让他的同僚都望尘莫及的高难度动作特技。

由于他表现得过于轻松自如,人们总以为他是不会受伤的奇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待客之道》中有一场危险系数极高的水中营救戏,基顿坚持不使用替身,而剧组不可能真的去森林中实景拍摄,如何让人工搭建的河流瀑布场景看上去更加逼真?

答案是缩小树木的尺寸,用迷你的树木模型点缀其间。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待客之道》布景


摄影机预备,基顿下水,剧组里的规矩向来是「只有基顿喊卡,摄影机才能停下」。

为追求真实感,基顿爱用长镜头展现危险特技的完整过程,旁观者无一不提心吊胆,而基顿确实筋疲力尽,差点溺水。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实拍基顿水中营救

《将军号》使用真实的大炮拍摄战争场景,由于基顿离得太近,炮弹的冲击力将他震晕倒地,失去意识,而他只休息了一会便恢复拍摄。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也让基顿坚持用真实的火车实景拍摄,并且为了实现理想的跟随长镜头,他调用了两列火车,架设两条轨道。

一条给被拍摄的火车,另一条给载着摄影机和摄影师的火车,大桥倒塌的一幕更是真枪实弹,缔造了默片史上最烧钱的一个镜头。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这一个镜头价值42000美元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双火车拍摄现场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基顿指挥道具组

《将军号》也是奥森·威尔斯最爱的电影之一,他认为「影史上很少有作品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样取材自美国内战,却在「视觉层面比《乱世佳人》强100倍」。

《七次机会》中的基顿要躲避上千个愤怒的新娘,这场追逐戏被大远景长镜头尽收眼底,他活像一个真人版刺猬索尼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高山,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物。

拍摄动用了1300块石头道具,全部惊险动作都由基顿本人完成。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拍《福尔摩斯二世》脖子骨折,拍《电气化屋子》脚腕骨折,拍《客厅、卧室和洗澡》眼睛淤青……这些不要命的动作戏让基顿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福尔摩斯二世》让基顿脖子骨折的一场戏


甚至在他出镜的最后一部电影里,近七十高龄依然坚持亲自撞树。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年近七十的基顿最后一次出镜,客串《春光满古城》


在这一点上,基顿对当代动作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龙就曾直言自己受到卓别林、哈罗德·劳埃德和基顿的影响,而基顿「是最棒的」。

在《A计划》里,成龙在一个场景中接连致敬这三位默片喜剧大师,搬演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劳埃德的《安全至下》和基顿的《三个时代》中最经典的段落。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从上至下,致敬《摩登时代》《安全至下》《三个时代》

成龙也曾模仿基顿最爱用的桥段——平面整个倒下,主人公毫发无伤。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而《船长二世》中基顿面临的是重达两吨的水泥墙体,剧组用绳子将墙面拉起,开拍的瞬间砍断绳索,供基顿「逃出生天」的窗户小得可怜,哪怕稍微站远十几厘米都会立马没命。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用绳子拉起墙体

如今太多动作片依赖于替身、碎片化剪辑和后期特效,作为默片爱好者的成龙和基顿持有相同观点:

首先亲自上场保证动作特技的真实性,其次避免过度剪辑,将动作过程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碟中谍6》中最著名的场景之一,便是汤姆·克鲁斯从一个楼顶飞跃到另一个楼顶,不惜以脚腕骨折为代价,只为追求真实效果。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阿汤受伤的惊险瞬间


而基顿的《三个时代》中有极其相似的一幕,同样亲自完成特技,为了强化高度感,场景本身被搭建在较高的平台上。

阿汤哥徒手扒飞机,基顿也曾很多次徒手扒火车,那时还完全没有保险措施可言。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三个时代》布景


基顿对现代电影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动作特技,他的电影有着敏锐的空间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在人物和空间的互动中产生。

成龙显然也对此深信不疑,《A计划》这一场自行车追逐戏便利用了狭窄巷子的空间特点,制造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电气屋子》造出了一个遍布机关的四宫格玩具屋,此后,无数影视剧都曾使用这种横截面式的房屋解剖画面。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这一个镜头则启发了诺兰《盗梦空间》里最著名的场景。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假如基顿没有选择演戏这条路,可能早就成为了一个工程师。

他的电影故事情节遵循极简原则,往往是跟着感觉走,50%以上的笑料都靠现场即兴发挥,但他对场景的设计建造有一套缜密的计划。

电影中随处可见对空间的探索,和对装置的迷恋,二者不可分割。

《一周》讲述一对新婚燕尔搭建便携式房子,由于情敌暗中使坏,他们的房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歪七扭八形状怪异,大风都能让它原地旋转,活像一件轻飘飘的玩具。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鬼屋》中基顿对房屋的改造让人应接不暇,高潮迭起,机关成为了情节本身。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基顿好比一个高明的大魔术师,任何场景,任何寻常物件,都是他的魔术道具。

《福尔摩斯二世》中的穿墙术,《船长二世》中的新船下水秒沉,都呈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魔术效果,而它们背后的机制却极其简单。

穿墙是在墙上凿出了一块木板,而新船下水则是在湖里放置了一个大功率的拖拽装置。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穿墙」的原理

基顿的「继承者」成龙,也擅于在日常元素上做文章,生活中极易忽略的存在,在大银幕上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戏剧潜能。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红番区》中的冰箱打斗

把拍电影当作是冒险的基顿,充分激发了电影本体的潜能,他用画面创造真正的视觉喜剧。

即便如此,他并不像卓别林等默片大师一样,抗拒有声电影的到来,事实上,基顿有一把好嗓子,声线低沉磁性,完全可以驾驭对白和歌曲。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卓别林和基顿「影史级的相遇」在电影《舞台春秋》里

电影《舞台春秋》里,最后两人同台合奏太经典了,象征两个时代的结束。

经典歌舞片《雨中曲》就曾经描绘出好莱坞默片明星面临有声片时代的尴尬境遇,然而,对基顿事业的巨大打击并非来自有声片,而是和米高梅的签约。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米高梅经典片头


大制片厂的制片人中心制度和高压环境,让基顿这样的电影作者失去了自由创作的空间。

从创作的主体,沦为片厂的吸金工具,甚至剧本中的笑料都由专门的「笑料编写组」流水线生产。

同时,严格的制作成本预算也意味着基顿不再被允许亲自冒险,尝试那些高危的动作特技。

幸而,在某些极其罕见的时刻,我们还能看到属于基顿的灵光一现,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仍然活跃在银幕之上。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日落大道》彩蛋式客串


更值得庆幸的,则是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影史没有遗忘基顿,他的默片在60年代被重新发掘放映,走进大众视野。

影迷前赴后继,正应了赫尔佐格在《了不起的巴斯特》中的那句话:

「他看到了电影的本质,他是电影的发明者」,视觉是基顿的语言,也是最普世的语言。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阿汤哥、成龙都曾「像素级抄袭」他的作品


作者 ✎ 麻友安

编辑 ✎ 斯特辣不耐渴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