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请把我设为“星标★”哦。

  

  文丨内江头条记者 严佳佳姜有坤

  编辑丨毕凯旋视觉丨王智

  校对丨毕凯旋 责编丨彭川

  图片丨部分来源网络

  

  近日,四川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项目名单公示,其中,“黄氏吹糖人制作技艺”列入“传统技艺”类名单威远县新场镇上游村申报的“翔龙节”入围“名俗”类名单

  同时发布的还有拟列入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项目名单,隆昌青石雕刻技艺、隆昌土陶制作技艺入围扩展名录

  

  60年传承

  吹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龙

  黄祖全, “黄氏吹糖人”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今年69岁的他,依然传承着这门技艺。

  黄祖全11 岁研习吹糖人,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摸索,在传统技术上对糖人做了改良,不断丰富糖人的造型。如今,他能吹出的糖人造型多达三十多种,“走龙”和“飞龙”就是他精心创作的作品。

  在2015年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2017年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上,黄氏吹糖人是最受群众喜爱的“非遗”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成都非遗展览会上,不止有国外的小朋友来学吹唐人,还有外国的成年人也对吹糖人产生浓厚兴趣。

  600年历史

  翔龙出游继中魂

  入围“名俗”类名单的威远翔龙节,是每年春节当地必备的一道“文化饕餮”。

  新场镇元宵烧九节龙的习俗从明朝开始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活动共分为3部分,分别是出龙活动、打铁花和烧火龙。翔龙节出龙仪式,出动各种大龙、彩龙、脱节龙,花轿、军鼓、花船、腰鼓、花棍等各种表演队伍。

  新场的翔龙节,每年都在农历正月十三如期举行。每天晚上,当地群众都自发用竹筒自制的焰火进行烧龙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新场镇风调雨顺祈福。

  以石为基

  雕出隆昌的万物生灵

  隆昌青石雕刻技艺历经八百多年的历史,近现代青石雕刻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广泛用于城市建设,景区装饰,桥梁装饰。

  隆昌城内青石雕刻作品随处可见,护河石栏杆、公交站台、人行道地雕、石牌坊、石佛、神像、人物像、石狮、石瑞兽、花、鸟、虫、鱼等等都展现出青石雕刻魅力。

  “屋无石不坚,居无石不雅,人无石不乐;山无石不秀,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美。”隆昌人自古以来以石为基、与石结缘,隆昌青石雕刻技艺是传统美术中的一块瑰宝。

  土与火交融

  用泥坯记录历史

  隆昌土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有名的“土陶之乡”。

  隆昌土陶取自于石燕桥镇特有的天然原生态土陶矿泥,制作的陶器,造型典雅、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细腻、耐酸碱、密度小、经久耐用、透气而不渗漏,在人们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广泛用于储酒、储粮、储水、储酱油、泡菜、腌菜、艺术饰品等。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隆昌土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四个非遗,你喜欢哪些?

  请为你喜欢的非遗项目投票打CALL

  点击下方图片欣赏更多精彩

  ↓↓↓

  为内江非遗投票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