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博物館的最低消費20萬元人民幣,看似天方夜譚卻真實存在,與普通博物館有別的是,這座博物館曾經引起英美兩國數年口水戰。之所以最低消費那麼高是因爲地處南極羅斯島上,雖然博物館免費開放,但去一趟的成本卻相當的高。

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南端,由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四面圍成島嶼狀陸地,因常年低溫、雨量稀薄,直至1820年才被俄羅斯海軍首次發現。20世紀初,世界各國都想搶先登陸並“霸佔”南極,先後有400多名科學家被派往南極尋找極點。

英國海軍派出了以科學家、海軍中校斯科特爲首的23人科考隊,然而,這支隊伍還在南極羅斯島修建營地時,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已宣佈到達南極極點。頹廢的隊員們紛紛選擇撤離,只有斯科特和四名海軍士兵被下令找到植物化石才能離開。

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中尋找化石的難度,在當時無異於“登陸月球”般不可思議,但好運的斯科特最終還是在一塊裸露的岩石上找到植物化石,從而證實南極大陸曾經與其他大陸相連的猜測。原本可以功成身退,但斯科特選擇了擴大搜索範圍並開始星象觀測,沒想到的是,5個人從此在南極洲失蹤

1912年夏天,奉命運送補給的英國海軍破冰船抵達預定位置,但怎麼都聯繫不上斯科特,登島查看後才知道營地內空無一人,只找到了斯科特手寫的日記本,最後一頁寫着:1912年3月,兩名隊員外出未歸,我們三人決定分開尋找。

經過搜尋,補給人員發現營地物資充足,食物及燃油存量足可支撐5個月的使用,隊員們的衣物、照片和設備等也都完好無損,只有在冊的22只雪橇犬和5名科考隊員失蹤。此後,英國皇家海軍開展六次搜救行動全都無功而返,連一具雪橇犬的屍體都沒找到。

1914年一戰爆發, 英國將所有海軍力量用來抗衡德國,再也無暇顧及羅斯島,一戰後5名科考隊員的家屬提出繼續尋找,卻被以“浪費人力物力”爲由否定。隨後就是二戰爆發,導致這座營地一直荒廢到1956年才被美國探險隊發現。

美國探險家埃德矇事後回憶說:當時整個營地被雪覆蓋,只有一根天線露在雪地中,鑑於這片區域只有英國海軍到達過,因此判定這裏就是英國科考隊的大本營
埃德蒙和9個隊員挖了兩天才讓營地重見天日,發現內部物件保存完好,甚至連照片都清晰可見。鑑於探險人的操守,埃德蒙沒有挪動任何物品就通知了英國政府。

當時正在新西蘭海域巡邏的英國海軍匆忙趕來,結果卻因爲埃德蒙想帶走天線當作紀念而翻臉,雙方還爲此隔空打起口水戰,美國政府要求英國海軍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1美元,英國海軍則指責美國探險隊偷盜。連着吵了好幾年都沒有結果,卻間接促成了《南極條約》的簽訂。

實際上,最初版《南極條約》只有12個國家參與修訂,其內容多以框架爲主,對於英美“雞毛蒜皮”的紛爭並未涉及。所以,後來成立的南極遺產基金會乾脆將營地列爲“全球共有產權”,先交給新西蘭代爲維護,再以博物館形式對全球所有人免費開放。
既然營地是共有的,那英國拿走的所有物品當然要歸還,貴爲“五常”之一的英國自然強硬拒絕,結果被南極基金會一頓“威脅”後才乖乖交出帶走的東西,其中最貴重的就是斯科特記錄百年前南極資料的工作本,如今也對外參觀。

2016年,首批美國遊客乘坐美國空軍C-17軍用運輸機從新西蘭起飛,四個半小時(3500公里)後在麥克默多飛馬機場降落。在入住美國科考站的5天時間裏,參加南極登陸、科考體驗、環島冰川以及博物館參觀,共4個旅遊體驗項目。

爲防止各國以“遊客進入會污染南極冰蓋和土地,降低科考數據準確性”的理由來阻攔,美國人對外只宣傳參觀博物館,刻意忽略實際旅遊項目,導致斯科特博物館被安上“天價博物館”的名號,因爲美國人的價格是5天遊覽時間最低消費2.8萬美元(近20萬元),同時每年限量接待5000人。

於是,“花了20萬,離開時只給你一張明信片”,這句調侃語就這麼誕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