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障和提高天门冬种植产量和质量?

  1天门冬形态特征

  天门冬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纺锤状膨大。茎平滑,常弯曲,长可达1~2米,分枝具棱或狭翅。茎上的鳞片状叶基部延伸为长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较短或不明显。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稍镰刀状,长0.5~8厘米,宽约1~2毫米;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绿色;花梗长2~6毫米。浆果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1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

  2天门冬生长习性

  天门冬野生资源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南部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 。天门冬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与干旱,适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碱度(pH 值)近中性的沙壤土。

  3天门冬在贵州种植情况

  目前,国内种植的天门冬品种近30 个,在贵州种植的主要是短梗天门冬和西南天门冬2个品种。在贵州,天门冬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的区域主要在遵义务川、凤岗、绥阳,凯里施秉、天柱,铜仁沿河等地。

  4天门冬市场前景

  天门冬按2018年亳州市场价格在60~75元/公斤,天冬种植3年达产后平均亩产500~600公斤,亩产值在3.0~4.5万元。近年来由于产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大量开垦荒山坡地,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加之连年的过度采挖,天门冬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几近枯竭,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天然药材需求的剧增,天门冬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不断攀升,发展前景看好。

  5天门冬规范化种植技术

  5.1 选地整地

  天门冬种植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酸碱度近中性的沙壤土。深翻土层,碎土后去除杂草,整畦面宽120~150厘米、高20~25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均匀撒于畦面,翻入土中,平整畦面,开好排水沟。

  5.2种植方法

  5.2.1 种子繁殖 采收后的天门冬种子搓去果肉,清洗干净,选择籽粒大、饱满、无病害的种子作种。春播在 3~4 月,秋播在 8~9 月。播种前,天门冬种子放入50摄氏度的清水中浸泡2天,捞出晾干待播。畦面开沟行距15厘米、深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盖上少量细土,加盖一层薄草保湿,并进行遮阴。约1年,当幼苗长出2~3个块根,可进行移 栽。 苗 分 级 后 在 整 好 的 畦 面 上 按 株 行 距60厘米×60厘米、深6~8厘米穴栽,每穴内栽植1株苗。

  5.2.2 分株繁殖 于每年3~4月植株萌发前,将块根挖出,去掉泥土,选择优良块根,将块根分成3~5丛,每丛带芽1~2个。在整好的畦面上挖穴,穴深20厘米,直径20厘米,按照100厘米×100厘米株行距进行栽种。每穴放入1株,填上细土,稍微压实,浇定根水。

  天门冬种子

  天门冬种苗

  5.3 田间管理

  5.3.1 中耕除草 天门冬每年除草3次。第一次除草在3~4月苗高30厘米时进行,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9~10月。最后一次除草结合培土进行,保护植株基部,以利于越冬。除草勿锄断茎藤,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

  5.3.2 灌溉排水 天门冬喜湿润环境,怕水涝。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以免积水。

  5.3.3 追肥 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年要施追肥3次,第1次追肥在4月下旬,主要促进萌芽出苗,每亩施人粪尿 1500 公斤和7.5 公斤 尿素。第2次在6月上旬,主要是促进新块根形成,每亩施厩肥1000公斤。第 3次在 8月下旬,主要是促进块根膨大增多,每亩施厩肥1000公斤。施肥时,应在畦边或行间开沟穴施下,注意避免肥料接触根部,施肥后覆土压实。

  5.3.4 搭架 当茎藤长到50厘米左右时,要设支架,支撑天门冬茎藤缠绕生长,以防倒伏。

  天门冬搭架

  5.4 病虫害防治

  天门冬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茎枯病、锈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

  5.4.1 立枯病 嫩芽染病后变成黑褐色,然后逐渐枯死。幼苗感染后根茎部变褐缢缩而折到枯死。发病初期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

  5.4.2 茎枯病 茎染病后有不规则的、灰白色至黑褐色的干枯病斑,严重时整个茎干枯坏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 。

  5.4.3锈病 发病初期叶和茎有黄褐色稍隆起的病斑,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喷施 。

  5.4.4根腐病 染病根部初期呈褐色、水渍状腐烂,严重时整个根腐烂。及时拔出病株,用石灰消毒发病株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

  5.4.5 蚜虫 主要危害芽芯和嫩藤,导致整株藤蔓萎缩。用 10% 吡虫啉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1500倍液等喷施。

  5.4.6 红蜘蛛 主要危害叶部,病叶主脉及叶柄变褐色,叶背出现紫褐色突起斑,后期叶柄霉烂,造成严重落叶。冬季清洁田园,集中销毁枯枝落叶或深埋;用15%灭螨灵乳油3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喷施 。

  5.5 采收与初加工方法

  5.5.1 采收 天门冬以移栽大田生长3年采收为宜,收获期9月至次年3月。采收时先割去茎蔓,挖起全株,去除泥土,选取直径3厘米以上的块根作商品,其余完整的小块根留作种用。

  天门冬块根

  5.5.2初加工 天门冬主要有煮和蒸2种初加工方法。

  1 )煮加工法。块根洗净并去掉须根后,将块根分级,然后放入沸水中,煮至透心,捞出放入冷水中,去净外皮,沥干水分,晒干或低温烘干。

  2 )蒸加工法。块根洗净并去掉须根后,将块根分级,用蒸笼蒸至透心,去掉须根和外皮,然后晒干或低温烘干。

  天门冬产品

  天门冬宜贮藏于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贮藏时要注意防虫鼠、防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